纠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纠,恭也;虔,敬也;刑,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后谓察举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
晋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晋书·景帝纪》:“姦臣 李丰 等靖譖庸回,阴构凶慝。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引申为纠举督正。
清 龚自珍 《<江南生橐笔集>序》:“又本朝纠虔士大夫甚密,纠民甚疏,视前代矫枉而过其正。”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悲夫!悲夫!将欲更定 姬周 之末之文章,不有考文之圣,其孰当之?将欲更 汉 氏也,羣师互有短长,非深於义训,勇於割闻者,不能也。无已,则我所欲纠虔,姑在夫引书变为徒书之际乎?”
引证解释
⒈ 后谓察举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
引《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注:“纠,恭也;虔,敬也;刑,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
晋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
《晋书·景帝纪》:“姦臣李丰等靖譖庸回,阴构凶慝。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⒉ 引申为纠举督正。
引清龚自珍《<江南生橐笔集>序》:“又本朝纠虔士大夫甚密,纠民甚疏,视前代矫枉而过其正。”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悲夫!悲夫!将欲更定姬周之末之文章,不有考文之圣,其孰当之?将欲更汉氏也,羣师互有短长,非深於义训,勇於割闻者,不能也。无已,则我所欲纠虔,姑在夫引书变为徒书之际乎?”
纠虔的网络释义
纠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丩( )声。本义:三股的绳子)(2) 同本义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又如: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4) 姓
动词
(1) 缠绕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2)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3) 纠集;集结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4)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5) 矫正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纠之以政。——《左传》
(6)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7) 督察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8)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9) 检举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恐见纠擿。——《明史》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11) 拧 。如:纠他的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虍,文声。虍(
),虎头。本义:虎行走的样子)(2) 同本义。引申为勇武、强固
虔,虎行皃。——《说文》
有虔秉钺。——《诗·商颂·长发》
(3) 诚敬;诚心
以告虔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虔卜于先君也。——《左传·成公十二年》
纠虔天刑。——《国语·鲁语》
薛姨妈笑道:“果然如此,算我的孝心虔了。”——《红楼梦》
(4) 又如:虔谢(真诚地感谢);虔恳(诚恳祈求);虔洁(诚实而纯洁);虔肃(诚实而严肃);虔恭(诚敬)
动词
(1) 杀戳
虔,杀也。秦晋之北,鄙谓贼为虔。——《方言》一
虔刘我边陲。——《左传·成公十三年》
席卷虔刘。——左思《魏都赋》
(2) 又如:虔刘(杀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en2 [海陆丰腔] kien2 [客英字典] ken2 kien2 [台湾四县腔] kien2 [客语拼音字汇] kian2 vun2 [梅县腔] kia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乾 | 渠焉 | 羣 | 仙B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B | 山 | gien/gyen | gʰ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