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曹

jiū cáo [ jiu cao]
繁体 糾曹
注音 ㄐ一ㄡ ㄘㄠˊ

词语释义

1.亦作"糺曹"。 2.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词语解释

  1. 亦作“糺曹”。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唐 刘宽夫 《汴州纠曹厅壁记》:“郡府之有録事参军,犹文昌之有左右辖,南臺之有大夫中丞也。纠正邪慝,提条举目,俾六联承式,属邑知方。”《太平广记》卷一六○引《异闻录·秀师言记》:“从此后六年,摄本府糺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监刑官人即 九郎 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参 成都 议幙,摄事 汉嘉 ,一见荔子熟。时 凌云山 、 安乐园 皆盛处,纠曹 何预 元立 、法曹 蔡迨 肩吾 皆佳士,日相与同槃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糺曹”。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唐刘宽夫《汴州纠曹厅壁记》:“郡府之有録事参军,犹文昌之有左右辖,南臺之有大夫中丞也。纠正邪慝,提条举目,俾六联承式,属邑知方。”
《太平广记》卷一六〇引《异闻录·秀师言记》:“从此后六年,摄本府糺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监刑官人即九郎耳。”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参成都议幙,摄事汉嘉,一见荔子熟。时凌云山、安乐园皆盛处,纠曹何预元立 、法曹蔡迨肩吾皆佳士,日相与同槃桓。”

纠曹的网络释义

纠曹

  • jiū cáo  
  • 古时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唐 刘宽夫 《汴州纠曹厅壁记》:“郡府之有録事参军,犹文昌之有左右辖,南台之有大夫中丞也。纠正邪慝,提条举目,俾六联承式,属邑知方。”《太平广记》卷一六○引《异闻录·秀师言记》:“从此后六年,摄本府糺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监刑官人即九郎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参成都议幙,摄事汉嘉,一见荔子熟。时凌云山、安乐园皆盛处,纠曹何预元立、法曹蔡迨肩吾皆佳士,日相与同槃桓。”
  • 汉字详情

    jiū [jiu]
    部首: 332
    笔画: 5
    五笔: XN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VL
    四角: 2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丩( jiū)声。本义:三股的绳子)

    (2) 同本义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又如: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4) 姓

    动词

    (1) 缠绕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2)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3) 纠集;集结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4)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5) 矫正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纠之以政。——《左传》

    (6)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7) 督察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8)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9) 检举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恐见纠擿。——《明史》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11) 拧 。如:纠他的脸

    英文翻译

    investigate, in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宋本广韵

    cáo [cao]
    部首: 443
    笔画: 11
    五笔: GM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WA
    四角: 556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4) 管某事的官职 。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

    (5) 双方;班;组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

    率其曹偶。——《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传:“群也。”

    (6)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7)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

    (8) 古国名

    (9) 西周的诸侯国

    (10) 古西域国名

    (11) 姓

    英文翻译

    ministry official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4
    ◎ 客家话:[梅县腔] cau2 co2 [陆丰腔] co3 [东莞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o2 cau2 [客英字典] cau2 [宝安腔]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海陆丰腔] co2 cau2
    ◎ 潮州话:c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勞平聲開口一等dzʰɑuzau/dz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