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规律

jīng jì guī lǜ [jing ji gui lv]

词语释义

经济规律亦称“经济法则”。社会经济现象间普遍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表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本质。包括生产力运动规律、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指经济现象间本质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或失去作用。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628
笔画: 13
五笔: XGVA
仓颉: VFMVM
四角: 21912

英文翻译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n1 [宝安腔] gin1 [沙头角腔] gin1 [东莞腔] gin1 [海陆丰腔] gin1 [客英字典] gang1 gin1 [梅县腔] gang1 gen1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陆丰腔]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靈青開平聲開口四等gʰĭɛŋkeng
jì,jǐ [ji]
部首: 331
笔画: 17
五笔: IYVF
仓颉: EYX
四角: 30123

详细解释

名詞

(1) (形聲。從水,齊聲。本義:水名,即濟水。古四瀆之一)

(2) 同本義。

濟,濟水也。出 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 汦——《説文》

濟水源出 贊皇山。——《穆天子傳》

陰穀皆入濟。—— 清· 姚鼐《登泰山記》

(3) 發、髮源于今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原在山東境内與黄河并行入渤海。後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現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濟水的河道

(4) 州名

(5)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東省聊城東南

(6) 五代周置,在今山東省巨野縣

(7) 金置,在今吉林省農安縣

形容詞

(1) 衆多

濟濟多士。——《左傳·成公二年》

(2) 又如:人才濟濟;濟濟(衆多);濟濟一堂(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濟濟彬彬(形容人才衆多且文雅有禮)

(3) 整齊美好的樣子

四驪濟濟。——《詩·齊風·載驅》

(4) 又如:濟然;濟楚(整齊清潔);濟濟(整齊美好的樣子)

(5) 另見

動詞

(1) 渡過水流

濟乎江湖。——《楚辭·屈原·涉江》

濟河,圍令狐。——《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直挂雲帆濟滄海。——唐· 李白《行路難》

(2) 又如:同舟共濟;濟勝之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體);濟水(渡水);濟涉(渡水);濟運(渡水運輸)

(3) 幫助;救助

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歐陽修《朋黨論》

惟以周窮濟乏爲事。——《晋書·何攀傳》

濟師來攻。——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4) 又如:濟人利物;濟拔(從險惡、噁的境地中救出);濟惠(濟會,濟惠。周濟,照顧);濟物(幫助他人);濟時(匡救時世)

(5) 拯救;救濟

殺黑龍以濟冀州。——《淮南子·覽冥》

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三國志·方伎傳》

(6) 又如:濟護(救護);濟恤(救濟);濟救(救濟);濟衆(救濟衆人);濟難(拯救時難);濟施(救濟施捨)

(7) 有益;成(多用于否定);發、髮揮

然後乃能各濟其所長也。——劉邵《人物志》

臼杵之利,萬民以濟。——《易·係、繋辭下》

(8) 又如:無濟于事;人少了不濟事;濟事(頂用)

(9) 成就

必以忍,其乃有濟。——《書·君陳》

故雖有睏敗,而終濟大業。——《後漢書·荀彧傳》

以濟大事。——《資治通鑒》

共濟世業。

事之不濟。

(10) 又如:濟勝(取勝);濟勛(濟功。成就功業);濟辦(成功地把事辦妥);濟剋(成功)

(11) 停;止

三月春風不濟。——《淮南子·時則》

(12) 增加

盍請濟師于王。(盍:爲什麽不。)——《左傳·桓公十一年》

(13) 彌、瀰補

又因中國文字太難,衹、隻得用圖畫來濟文字之窮的產物。——魯迅《且介亭雜文》

(14) 及,比得上

果然我們就不濟鳳丫頭了?——《紅樓夢》

(15) 成;可以

所言之事濟否?——《警世通言》

名詞

渡口,過河的地方

川既漾(水流長)而濟深。——王粲《登樓賦》

形容詞

(1) 整齊,漂亮 。如:濟楚(整整齊齊;整潔;雅緻;瀟灑;端莊);濟美(承繼先人美好的事業)

(2) 能乾、幹,中用

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罷!——《西游記》

(3) 另見

英文翻译

to help, aid, relieve; to ferry, 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zai2 z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ce3 ji4 zai3 [宝安腔] zi5 [客英字典] zi5 [陆丰腔] zi5 [梅县腔] zi5 [海陆丰腔] zi5
◎ 潮州话:zi3(chì) zi2(ch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sieicex/zej
guī [gui]
部首: 416
笔画: 8
五笔: FW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OBHU
四角: 578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2) 同本义

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说文》

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

规者,正圆之器也。——《诗·沔水》序·笺

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3)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规旋(如圆规般旋转);规轮(圆规和车轮);规轴(圆规之轴。比喻规度)

(4) 法度、准则

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

(5)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比喻法度);规简(规矩法度);规检(规矩法度;循规矩,守法度);规度(规则法度)

(6) 模范;典范,风仪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三国魏· 王粲《咏史》

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晋传书王承传论》

(7) 又如:规仿(以为模范而加以仿效)

(8) 成例;标准;法则

夫萧规 曹随。—— 扬雄《解嘲》

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韩非子·饰邪》

(9) 又如:规节(规矩,节操);规礼(清代官吏向下属索取的现金和礼品);规银(当时上海通行的计算银两。每两块银约合银元一元四角左右);规容(规范);规表(规范表率)

(10) 文体名 。如:五规(唐代文体名。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

动词

(1) 画圆

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国语·周语下》

曲眉规只。——《楚辞·大招》

(2) 又如:规圆(用圆规校之使其圆)

(3) 划分土地而占有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国语·周语中》

规方千里:划定王都周围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内之地,作为直接收取谷物的地方。

(4) 又如:规田(周时田地分等的名称。用以蓄水的土地,合九人所分到的称为一规。农耕的土地,合九人所 配得耕种的称为一井。四规相当一井);规表(划分明白)

(5) 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

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庄子·盗跖》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6) 又如:规利(以利益来劝诱);规饬(劝诫);规过(规正过失);规谈(劝勉);规箴(规戒劝告);规镜(规鉴。规箴与鉴戒)

(7) 计划;打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8) 又如:规事(计划事情);规谋(规划计谋);规虑(规划;谋虑);规算(规划打算)

(9) 谋求;谋划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资治通鉴》

(10) 又如:规求(谋求;贪求);规脱(设法逃脱);规图(谋求);规画(筹划;谋划)

(11) 效法,摹拟 。如:规抚(仿效;依循);规仿(摹拟仿效);规法(规摹效法)

(12) 揣摩 。如:规虑(揣摹测度);规磨(臆测,揣摩。引申有失误、差错的意思)

(13) 通“窥”。窥察

不能死之,千人环规。——《商君书·境内》

(14) 又如:规情(窥探军情或情报)

形容词

(1) 圆形

冥冥皓容,规规皓质。——唐· 蒋防《姮娥奔月赋》

(2) 又如:规天(圆形的天空);规空(圆形的天空);规规(圆的样子。多形容日月);规车(指车轮);规天矩地(象征圆的天和方的地)

(3) 浅陋、拘泥的样子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清· 黄宗羲《原君》

英文翻译

rules, regulations, customs, law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1

宋本广韵

[lv]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动词

(1) 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形容词

(1) 高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

經濟规律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