絙桥
注音
ㄍㄥ ㄑ一ㄠˊ
词语释义
亦作'絚桥'。
绳索桥。
词语解释
亦作“絚桥”。绳索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所谓 罽宾 之境,有盘石之隥,道狭尺餘,行者骑步相持,絚桥相引,二十许里方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絚桥”。绳索桥。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所谓罽宾之境,有盘石之隥,道狭尺餘,行者骑步相持,絚桥相引,二十许里方到。”
絙桥的网络释义
絙桥
汉字详情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桓 | 胡官 | 匣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ɣuɑn | ghuan/hu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2) 同本义
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说文》
宁新中更名 安阳,初作 河桥。——《史记·秦本纪》
洛水桥边春日斜。—— 刘禹锡《浪淘沙》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桥边红药。——宋· 姜夔《扬州慢》
桥边一带。——《广东军务记》
(3) 又如:桥阁(傍山架木为路。即栈道,阁道);桥津(桥头。津,水边渡口)
(4) 器物上的横杆
奉席如桥衡。——《礼记·曲礼》。注:“井上桔槔。”
(5) 又如:鞍桥
(6) 木名 。如:桥梓(桥木和梓木)
动词
(1) 架桥,修桥
桥孙水,以通 邛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 通“矫”。纠正
以桥饰其情性。——《荀子·儒效》
掉指桥以偃蹇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形容词
通“乔”。高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诗·郑风·山有扶苏》
于是桥起。——《庄子·则阳》
英文翻译
bridge; beam, crosspiece
方言集汇
◎ 粤语:kiu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