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凿

jīng záo [ jing zao]
繁体 精鑿
注音 ㄐ一ㄥ ㄗㄠˊ

词语释义

1.舂去谷物的皮壳。亦指舂过的净米。 2.精细确凿。

词语解释

  1. 舂去谷物的皮壳。亦指舂过的净米。

    《左传·桓公二年》“粢食不凿” 晋 杜预 注:“黍稷曰粢,不精凿。” 明 宋濂 《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凡主馈非精凿弗敢进,烝尝宾燕,悉中条序,必洁必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刘晋川司空》:“ 沉 兄素豪侈,不能啖此粗糲,但我无从觅精凿,奈何奈何。” 章炳麟 《菌说》:“犹之既舂之米,谓之精凿;未舂之米,谓之粗糲。”

  2. 精细确凿。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刘勰 之评,议论精凿。”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 易安 与共校勘,作《金石録》,考证精凿,多足正史书之失。”

引证解释

⒈ 舂去谷物的皮壳。亦指舂过的净米。

《左传·桓公二年》“粢食不凿” 晋杜预注:“黍稷曰粢,不精凿。”
明宋濂《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凡主馈非精凿弗敢进,烝尝宾燕,悉中条序,必洁必丰。”
明沉德符《野获编·工部·刘晋川司空》:“沉兄素豪侈,不能啖此粗糲,但我无从觅精凿,奈何奈何。”
章炳麟《菌说》:“犹之既舂之米,谓之精凿;未舂之米,谓之粗糲。”

⒉ 精细确凿。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刘勰之评,议论精凿。”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易安与共校勘,作《金石録》,考证精凿,多足正史书之失。”

精凿的网络释义

精凿

  • 精凿,汉语词汇。
  • 拼音:jīng záo
  • 释义:1、舂去谷物的皮壳。亦指舂过的净米。2、精细确凿。
  •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610
    笔画: 14
    五笔: OG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DQMB
    四角: 95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2) 同本义

    精,择也。——《说文》

    鼓筴播精。——《庄子·人间世》

    食不厌精。——《论语》

    (3) 又如:精凿(舂过的净米);精粲(精米)

    (4) 精气

    祓除其心精也。——《国语·周语》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管子·内业》

    天地之精。——《吕氏春秋·慎行论》

    二者用精至矣。——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精秀(精华灵秀之气);精气命脉神(生命与血汗。比喻辛苦);精血(精气和血液);精胆(精气);精耀(精气)

    (6) 精神;精力

    人死精亡而形存。——《论衡·论死》

    (7) 又如:精采(精神,有活力);精舍(学舍、书斋,聚徒讲学的地方);精思(精力和思虑)

    (8) 精液

    男女构精。——《易·系辞》

    (9) 又如:精子;精虫

    (10) 精灵;灵魂

    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荀子·赋》

    精交接以来往兮。——宋玉《神女赋》

    (11) 又如:精爽(灵魂);精魄(精神魂魄);精胆(魂魄,胆量)

    (12) 妖怪 。如:精人(巫人);精魅(妖精鬼怪)

    (13) 指瘦肉 。如:精浇(精肉浇头)

    (14) 通“菁”。花

    将击芙蓉之精。——《文选·宋玉·风赋》

    (15) 通“晶”

    (16) 星

    辩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张衡《东京赋》

    (17) 日月之光

    精行四时。——《吕氏春秋·圜道》。高诱注:“精,日月之光明也。”

    (18) 水晶

    哀牢国出水精琉璃。——《后汉书·西南夷传》

    (19) 通“情”

    (20) 实情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章》

    瑕适皆见,精也。——《管子·水地》

    (21) 性情

    术顺墨而精杂汙,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荀子·修身》

    心精好恶,于事验,谓之性。——《潜夫论·梦列》

    形容词

    (1) 细致,精密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范晔《后汉书》

    (2) 又如:精切(精确切当);精造(精工制造);精敏(精细敏捷);精鉴(精细鉴别);精审(精确详实);精的(精确);精备(精密详尽)

    (3) 纯洁;纯净

    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精楚(精美,精致漂亮);精比(精纯细密);精真(精粹纯真);精诣(精到。谓学养精粹)

    (5) 精诚,专一

    中不精者心不治。——《管子·心术》

    心意不精。——《淮南子·修务》

    夫精念存想。——汉· 王充《论衡》

    (6) 又如:精勤(专心勤奋);精虔(精心虔诚;诚心诚意);精志(至诚的心志);精信(精诚信实)

    (7) 清朗;光明

    日月光精。——《汉书·李寻传》

    (8) 又如:精芒(光芒);精晃晃(形容光亮);精朗(明亮);精全美玉(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精剋(廉明克己);精廉(清廉);精息(明白);精色(鲜明的色泽);精沐(清明。清察明审);精尽(明察详尽)

    (9) 锐利

    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兵精足用。

    精兵皆在。——《资治通鉴·唐纪》

    (10) 又如:精手(精锐的兵卒);精甲(精锐的军队);精劲(精良锐利;精悍勇猛);精勇(精强勇敢;精锐的士兵);精强(精明高强);精刻(精明能干);精乖(聪明乖觉);精记(精明强记)

    (11) 精妙,隐微奥妙

    其知弥精。——《吕氏春秋》

    精思附会。(精思:精妙构思。傅会:即附会,铺排开进行组织结构文章。)——《后汉书·张衡传》

    (12) 又如:精阐(精妙的阐发);精通;精言(精妙的言辞);精理(精微的义理);精趣(精妙的意趣);精义入神(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

    副词

    (1) 甚,很

    自蔽之精者。——《吕氏春秋·勿躬》。注:“甚也。”

    (2) 又如:精湿(很湿,湿得很厉害);精熟(十分熟练)

    (3) 全,皆 。如:精乌账(骂人话。真混账;光胡闹);精攮气(光受气);精打光(精光;全无)

    动词

    (1) 深到;精通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习无不精。

    (2) 又如:精习(精深,熟悉);精博(精深广博);精究(精心研究);精洽(精深广博)

    (3) 光,袒露着 。如:精加精(浑身精光);精腿(光着的腿);精拳(精拳头。空拳,空拳头)

    (4) 舂捣使精 。如:精凿(舂去谷物的皮壳)

    英文翻译

    essence; semen; spirit

    方言集汇

    ◎ 粤语:zeng1 z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n1 [东莞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英字典] zin1 [沙头角腔] zin1 [宝安腔] zin1 [陆丰腔] zin1 siau3 [梅县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cieng/ziengtsĭɛŋ
    záo [zao]
    部首: 219
    笔画: 12
    五笔: OGUB
    五行:
    仓颉: TCUJ
    四角: 3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鑿( 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2) 同本义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4) 挖掘;开凿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

    (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

    (6) 开通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

    (7) 穿凿附会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

    (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

    (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

    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

    (10) 舂米使之精白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

    (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

    (12) 引申为冲刷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

    (13) 敲击,捶打

    (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

    名词

    (1) 凿子

    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

    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

    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

    (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

    (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

    (4) 孔窍 。如:凿眼(眼线)

    英文翻译

    chisel; bore, pierce

    方言集汇

    ◎ 粤语:z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