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厅

bù tīng [ bu ting]
繁体 簿廳
注音 ㄅㄨˋ ㄊ一ㄥ

词语释义

主簿办公的官署。

词语解释

  1. 主簿办公的官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 赵 下令以 襄阳 簿厅置勘院,将以勘 郭胜 也。”

引证解释

⒈ 主簿办公的官署。

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赵下令以襄阳簿厅置勘院,将以勘郭胜也。”

簿厅的网络释义

簿厅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 赵 下令以 襄阳 簿厅置勘院,将以勘 郭胜 也。”
  • 汉字详情

    [bu]
    部首: 624
    笔画: 19
    五笔: TIGF
    五行:
    仓颉: HEII
    四角: 8814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溥( )声。本义:登记事物的册子)

    (2) 同本义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上:皇上;上林尉:官名。)——《史记·张释之传》

    (3) 又如:练习薄;账簿;簿籍(财物出纳的账册);簿钞(簿牒;簿籍文书)

    (4) 文书

    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论衡·谢短》

    (5) 又如:簿责(以文牍相责);簿牒(文书);簿历(履历记录);簿牍(文书)

    (6) 指记录审问材料或罪人供词的文状 。如:簿圆(供状齐备);簿决(断案);簿讼(审理诉讼案件)

    (7) 仪仗 。如:簿伍(仪仗侍从)

    (8) 官名。指主簿一类官职,因负责文书簿籍,故多称簿,历朝皆有,如汉代的主簿,唐代的司簿、典簿、掌簿,亦简称簿 。如:簿伐,簿阀(先代官籍门阀);簿尉(主簿和县尉)

    动词

    造册登记 。如:簿列(谓登记入册);簿土(古代指入册的土地)

    英文翻译

    register, account book, notebook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u1 pu5 pu3 [陆丰腔] pu1 [海陆丰腔] pu1 pu5 pu3 [客英字典] pu1 pu3 pu5 [宝安腔] pu1 [梅县腔] pu1 [客语拼音字汇] p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簿裴古上聲開口一等bʰubox/buu
    tīng [ting]
    部首: 206
    笔画: 4
    五笔: DSK
    五行:
    吉凶:
    仓颉: MMN
    四角: 71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聽( tīng)声。厅是后起字,大约产生于唐代。古作“聽”。魏晋以来加“广”。本义:堂屋)

    (2) 同本义

    厅,厅屋。——《广韵》

    凉榭锦厅,其下可坐数百人。——《洛阳名园记》

    (3) 官署中听事问案之处

    古者治官处谓之‘听事’;后语省,直曰‘听’,故加广。——《集韵》

    (4) 又如:官厅(旧时称政府机关);厅宇(厅堂,厅房);厅屋(包括厅堂在内的房舍);厅头(守厅军士的头目)

    (5) 住宅中通往各房间的大或小空间

    鸡栖于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过前后厅。——清· 林觉民《与妻书》

    有小厅。

    厅房一室。

    (6) 又如:过厅(可以通往别的房间的厅堂);三室一厅;两室一厅

    (7) 一级政府部门

    (8) 清代在府下设厅,与州、县同为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同知或通判。有直隶厅与散厅之别

    (9) 清末内阁及各部所设掌理政务之机关。

    (10) 如:承宣厅、承政厅、参议厅等

    (11) 民国以来,省政府之下设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等

    (12) 现代党政机关的办事机构 。

    (13) 如:办公厅

    (14) 为营业而容纳多人的房屋 。

    (15) 如:歌厅;理发厅;咖啡厅;舞厅

    英文翻译

    hall, central room

    方言集汇

    ◎ 粤语:te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