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朵

zān duǒ [ zan duo]
注音 ㄗㄢ ㄉㄨㄛˇ

词语释义

犹簪花﹐戴花。

词语解释

  1. 犹簪花,戴花。

    唐 薛能 《柳枝词》之三:“暖梳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

引证解释

⒈ 犹簪花,戴花。

唐薛能《柳枝词》之三:“暖梳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

簪朵的网络释义

簪朵

  • 犹簪花,戴花。 唐 薛能 《柳枝词》之三:“暖梳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
  • 汉字详情

    zān [zan]
    部首: 429
    笔画: 18
    五笔: TAQ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HMUA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賛( 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动词

    (1) 插戴在头上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 连缀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4)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英文翻译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m1 [陆丰腔] zam1 [沙头角腔] zam1 [客英字典] z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梅县腔] zam1 [宝安腔] zam1 [东莞腔] sun3 [客语拼音字汇] z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crim/trymkĭəi
    duǒ [duo]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M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ND
    四角: 77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是“木”(树),上面象花实之类。本义:花朵。朶为朵的俗字)

    (2) 树木枝叶花实下垂貌。今指花朵,即植物的花或苞

    朶,树木花朶朶也。——《说文》

    (3) 又如:朵云(对他人书信的敬称);朵作千叶(花瓣极多)

    (4) 耳朵 。如:朵子(首饰名)

    (5) 转指两旁 。如:朵廊(大殿的左右走廊);朵殿(大殿的东西侧堂);朵楼(正楼两旁的楼)

    量词

    (1) 花朵及花朵状物的计量单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一朵花;两朵云

    动词

    (1) 动

    我将观其往事之卒而朵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2) 又如:朵颐(动腮颊,吃东西的样子)

    英文翻译

    cluster of flowers; earlobe

    方言集汇

    ◎ 粤语:do2 doe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3 to2 [梅县腔] do3 [宝安腔] do3 [客英字典] do3 [台湾四县腔] do3 to2 [东莞腔] do3 [客语拼音字汇] do3
    ◎ 潮州话:do5 do6(tô tŏ)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tuɑtuax/tuaa

    簪朵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