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履

zān lǚ [ zan lv]
注音 ㄗㄢ ㄌㄩˇ

词语释义

1.见"簪屦"。

词语解释

  1. 见“ 簪屨 ”。

引证解释

⒈ 见“簪屨”。

簪履的网络释义

簪履

  • 词目:簪屦(簪屦)
  • 拼音:zān jù ㄗㄢ ㄐㄨˋ
  • 释义:亦作“ 簪履 ”。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魏书·于忠传》:“皇太后圣善临朝,衽席不遗,簪屦弗弃。”《旧唐书·高士廉传》:“臣亡舅士廉知将不救,顾谓臣曰:‘至尊覆载恩隆,不遗簪履,亡殁之后,或致亲临。’” 宋 曾巩 《贺韩相公启》:“ 巩一去朝行,六更岁序。顾兹旧物,自惭簪屦之微;保是孤生,方赖陶钧之赐。”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制》:“顾此襢编之锡,曾不间于乌鸟之怀;是知簪履之遗,益无解于龙胡之痛。”
  • 汉字详情

    zān [zan]
    部首: 429
    笔画: 18
    五笔: TAQ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HMUA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賛( 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动词

    (1) 插戴在头上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 连缀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4)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英文翻译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m1 [陆丰腔] zam1 [沙头角腔] zam1 [客英字典] z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梅县腔] zam1 [宝安腔] zam1 [东莞腔] sun3 [客语拼音字汇] z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crim/trymkĭəi
    部首: 327
    笔画: 15
    五笔: NTTT

    英文翻译

    footwear, shoes; walk on, t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