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剃

zān tì [ zan ti]
注音 ㄗㄢ ㄊ一ˋ

词语释义

指出家为僧道。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

词语解释

  1. 指出家为僧道。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

    《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闕,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议准,各省督抚严飭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许私行簪剃。”

引证解释

⒈ 指出家为僧道。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

《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闕,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
《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议准,各省督抚严飭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许私行簪剃。”

簪剃的网络释义

簪剃

  • 《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阙,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议准,各省督抚严饬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许私行簪剃。”
  • 汉字详情

    zān [zan]
    部首: 429
    笔画: 18
    五笔: TAQ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HMUA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賛( 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动词

    (1) 插戴在头上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 连缀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4)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英文翻译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m1 [陆丰腔] zam1 [沙头角腔] zam1 [客英字典] z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梅县腔] zam1 [宝安腔] zam1 [东莞腔] sun3 [客语拼音字汇] z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crim/trymkĭəi
    [ti]
    部首: 208
    笔画: 9
    五笔: UXH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CHLN
    四角: 8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刀刮去毛发

    鬀,剃发也。大人曰髡,小儿曰鬀,尽及身毛曰鬄。——《说文》

    (2) 后来写作“剃”

    剃,同鬀。——《广韵》

    (3) 又如:剃胡子;剃汗毛;剃得干净;剃光头;剃削(剃去毛发);剃面;剃工;剃平头;剃刀

    (4) 剃度出家 。

    (5) 如:剃落(剃发。落发出家);剃度

    英文翻译

    shave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5 tai5 [客英字典] tai5 ti5 te5 [东莞腔] tai5 [梅县腔] ti5 tai5 te.5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ti4 [海陆丰腔] ti5 tai5 [沙头角腔] tai5 ti5 [陆丰腔] tai5
    ◎ 潮州话:ti3 (t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ʰieitheh/th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