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镞

jiàn zú [ jian zu]
繁体 箭鏃
注音 ㄐ一ㄢˋ ㄗ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箭头上的金属尖物。

词语解释

  1. 箭头上的金属尖物。

    《后汉书·西域传西夜》:“﹝ 西夜国 ﹞地生白草,有毒,国人煎以为药,傅箭鏃,所中即死。” 唐 王建 《射虎行》:“远立不敢污箭鏃,闻死还来分虎肉。”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日暮箭鏃尽,左右刀鋋集。”

引证解释

⒈ 箭头上的金属尖物。

《后汉书·西域传西夜》:“﹝西夜国﹞地生白草,有毒,国人煎以为药,傅箭鏃,所中即死。”
唐王建《射虎行》:“远立不敢污箭鏃,闻死还来分虎肉。”
清吴伟业《临江参军》诗:“日暮箭鏃尽,左右刀鋋集。”

箭镞的国语词典

箭头上装的尖锐或有倒钩的金属物。

箭镞的网络释义

箭镞

  • 箭镞又名箭簇即金属箭头,古时有青铜质,后改进为铁质。镞通簇为通假字。箭头的青铜部分。箭由羽、稿(箭杆)、箭头组成。为了使箭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箭头嵌入箭杆有一段相当长的铤。
  • 箭镞造句

    斯普里乌斯毫不注意的拔出来,好像拔出来的不是箭镞,而是一根毫毛。
    盐源青铜器数目最多的就是兵器,占到了六成以上,诸多剑、刀、戈、镦、削、矛、箭镞、斧、盾牌饰、臂甲,琳琅满目。
    点钢箭的锥形箭镞异常锋利,常用来对付身披软甲之人。
    张南张弓如满月,只听弓弦一响,已嗖的发出一箭,瞬间追上了甄行,眼看着锋利的箭镞就要没入他的后心。
    周围的群雄好奇地望去,只见方腊掌中之物竟是一支去掉了箭镞的箭矢,长约两尺有余,硬桃木的箭杆,五彩翢翎的箭羽,制作甚为精美。
    箭镞过去用来作为猎食的武器。
    说话间便把令箭传给他,又令他身后的三位参将前去库营领取百辆巨型弓弩,火药箭镞二百枝,竹制箭簇三千。
    这次偷袭却是支利矢,所幸内里的金丝天蚕衣足够坚挺,紧紧裹住箭镞,虽然入肉,却并不太深。
    黝黑中年校尉手中一张铁胎弓拉得宛如满月,三支三棱式的箭镞在阳光下散发着令人心寒的光芒。
    天主教建筑的最直观的的特点就是,哥特式箭镞尖尖的屋顶,屋顶有一个带翅膀的女神像。
    赤羽乃是天界神物,乃后羿射日时所用的箭镞。
    一个树精灵漂浮着落在在了箭镞上,就像一个蒲公英种子,但是大的多树精灵波动着它那柔软的纤羽,羽绒般轻盈,当它在致命的箭尖上落定之后在黑暗的树影中闪着微弱的光。
    攻城槌终于撞上了蟠龙寨的大门,佣兵们也被迫彻底抛弃了轮换的战法,所有人同时登上城头作战,无论箭术如何所有人都在拼劲全力射出自己身上近乎全部的箭镞。
    这六种冶铜工匠分别是筑氏,制削刀;冶氏,制箭镞、戈、戟;凫氏,铸钟;栗氏,制量器;段氏,制?器;桃氏,铸剑。
    上阵冲锋,最忌讳冷箭,现今所用的箭镞又多带倒钩,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在铁甲里面都会穿件丝制绸衣,以便裹住箭头便于拔箭。
    那一天,“荆轲”——这个青铜般的名字,作为一枚一去不返的箭镞镇定地踏上弓弦。白幡猎猎,千马齐暗,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寒风中那屏息待发的剑匣已紧固到结冰的程度,还有那淡淡的血腥味儿……连易水河畔的瞎子也预感到了什么。
    我必须让某个人拖延时间,好让我在箭镞上煨药。
    经过一天的奋战,不仅守军将士们个个疲累到了极点,就连箭镞、檑木等物资都已经消耗一空,就算是想要阻挡黄巾军的兵锋也无力抵抗了。
    例如,他在谈及中国青年发展时提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和“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这箭箭杆黑沉沉的,为精铁打造,箭镞却是雪白颜色,锋锐至极,看不出是什么材质的。

    汉字详情

    jià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5
    五笔: TUE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TBN
    四角: 88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2)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3)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4)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5) 又如:箭羽(箭上的羽毛);箭衣(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后来成为一种长礼服);箭壶(盛箭的囊袋);箭袖(又名马蹄袖。一种便于射箭的袖口,上面较长可以盖住手,下面较短)

    (6) 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7) 又如:箭水(漏壶的水);箭刻(箭漏的刻度);箭漏(古代计时器。漏壶);箭滴(漏箭随水浮沉,不断移动。滴:漏壶滴水)

    英文翻译

    arrow; type of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n5 [陆丰腔] tsian5 [海陆丰腔] zien5 [客英字典] zien5 [沙头角腔] zien5 [东莞腔] zen5 [梅县腔] zien5 [宝安腔] zen5 [客语拼音字汇] jia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賤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tsĭɛncienh/zienn
    [zu]
    部首: 506
    笔画: 16
    五笔: QYTD
    五行:
    仓颉: OPYSK
    四角: 887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族声。本义:箭头) 同本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利镞(锋利的箭头)

    形容词

    形容箭的轻捷,应声而至

    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rrowhead, barb; swift, quick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