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竹

jiàn zhú [ jian zhu]
注音 ㄐ一ㄢˋ ㄓㄨˊ

词语释义

竹的一种。高近丈,节间三尺,坚劲,可制箭。

词语解释

  1. 竹的一种。高近丈,节间三尺,坚劲,可制箭。

    《晋书·文苑传·伏滔》:“ 龙泉 之陂,良畴万顷, 舒六 之贡,利尽蛮 越 ,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箭竹之族生焉。”《隋书·经籍志四》:“……讫于 有隋 ,四海一统,采 荆 南之杞梓,收 会稽 之箭竹,辞人才士,总萃京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五·竹》:“劲者可以为戈刀箭矢,谓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 明 徐渭 《筠石篇》:“片石插寒塘,泠泠箭竹黄。”

引证解释

⒈ 竹的一种。高近丈,节间三尺,坚劲,可制箭。

《晋书·文苑传·伏滔》:“龙泉之陂,良畴万顷, 舒六之贡,利尽蛮越,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箭竹之族生焉。”
《隋书·经籍志四》:“……讫于有隋,四海一统,采荆南之杞梓,收会稽之箭竹,辞人才士,总萃京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五·竹》:“劲者可以为戈刀箭矢,谓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
明徐渭《筠石篇》:“片石插寒塘,泠泠箭竹黄。”

箭竹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禾本科箭竹属。高不过一丈,节间三尺,质地坚劲可制箭,故称为「箭竹」。原产日本及我国甘肃南部、四川、湖北、江西、云南等地。箭竹可为造纸的原料,其笋可供食用,箨可包物或制鞋、笠,茎供编器具及建筑。

箭竹的网络释义

箭竹

  • 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属禾本科(Gramineae)。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米。为多年生竹类,地下茎匍匐。秆挺直,壁光滑,故又称滑竹。
  • 箭竹广泛分布于从秦岭南坡的佛坪经四川盆地北界的南枰、平武、北川、宝兴最后到川南的雷波呈一弧形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生长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箭竹的林地面积颇大,蓄积量蕴藏丰富,用途多,是大熊猫(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又有相当多的种类其竿为中型,是尚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自然资源。种植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最佳。
  • 箭竹的翻译

    英语: bamboo (genus Fargesia)​
    德语: Fargesia

    箭竹造句

    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
    他经常使用的粪背篼,是当地人用箭竹划的篾条编出来的,背篼底子是尖的,口上是圆的,叫“尖底子背篼”。
    原始森林,草海,天鹅海,箭竹海,熊猫海,五花海,孔雀河道,珍珠滩瀑布,静海,诺日朗群海,诺日朗瀑布。
    九寨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海子:有犀牛海、老虎海、箭竹海、熊猫海、火花海、五彩池……每个海子的水都清澈见底。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湛蓝美丽。其中数五彩池最美丽,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波光闪闪,非常美丽迷人。
    莽莽林海一望无际,古木参天,松柏苍翠,高山杜鹃南岭箭竹,奇花异草,令人赏心悦目。
    黑竹沟古木参天,箭竹丛生,但却是一个令世人望而却步的恐怖地带。
    九寨沟国家公园内的树正沟、日则沟、则渣洼沟的三条沟中,拥有珍珠滩、熊猫海、五彩池、箭竹海、诺日朗瀑布等风光奇丽的自然景观。
    会稽山,东南形胜,蜿蜒几百里,满山箭竹苍翠,一望无垠。
    一支削尖的箭竹蘸上墨,在宣纸上时疾时徐地游走,一分钟内,一幅优美的草体“发现西藏”字画便在西藏大学教授、书法家小侠达瓦次仁的笔尖展现。
    竹有篁竹、邛竹、文竹、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皮竹等类。
    反之,巴山木竹属的营养体虽与北美箭竹属和苦竹属有些相似,然而在花部结构上,它们都是很有区别的。
    我看着那一片密密匝匝的箭竹枝条,望不到边,密不透风,心想难怪黑竹沟大熊猫数量多,这么多的竹子绝对够它们吃的。
    箭竹、斑竹、刺竹、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无一不包括在其中,甚至还有一些连她都叫不出名字的竹类。
    在三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则主要是生长着箭竹,荆棘,苔藓类植物,还有就是这盘地柏了。
    大熊猫生活在森林茂盛、箭竹丰富的高山峡谷之中。
    竹编,是用山里毛竹或箭竹编造生产生活用具的工艺。

    汉字详情

    jià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5
    五笔: TUE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TBN
    四角: 88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2)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3)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4)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5) 又如:箭羽(箭上的羽毛);箭衣(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后来成为一种长礼服);箭壶(盛箭的囊袋);箭袖(又名马蹄袖。一种便于射箭的袖口,上面较长可以盖住手,下面较短)

    (6) 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7) 又如:箭水(漏壶的水);箭刻(箭漏的刻度);箭漏(古代计时器。漏壶);箭滴(漏箭随水浮沉,不断移动。滴:漏壶滴水)

    英文翻译

    arrow; type of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n5 [陆丰腔] tsian5 [海陆丰腔] zien5 [客英字典] zien5 [沙头角腔] zien5 [东莞腔] zen5 [梅县腔] zien5 [宝安腔] zen5 [客语拼音字汇] jia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賤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tsĭɛncienh/zienn
    zhú [zhu]
    部首: 624
    笔画: 6
    五笔: TT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
    四角: 88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方言集汇

    ◎ 粤语:zuk1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海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張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ţĭuktriuk/t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