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毕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箕与毕为二星宿名,据传箕星主风,毕星主雨。
《文选·张协<杂诗>之九》:“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张铣 注:“箕星主风,毕星主雨。期,会也,月与箕会则风,毕会则雨。” 宋 苏辙 《燕山》诗:“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 明 王廷陈 《咏怀》:“箕毕各有好,况此世上羣。”
引证解释
⒈ 箕与毕为二星宿名,据传箕星主风,毕星主雨。
引《文选·张协<杂诗>之九》:“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张铣注:“箕星主风,毕星主雨。期,会也,月与箕会则风,毕会则雨。”
宋苏辙《燕山》诗:“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
明王廷陈《咏怀》:“箕毕各有好,况此世上羣。”
箕毕的网络释义
箕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 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3)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4)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5)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6) 指纹形状之一种 。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7) 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8) 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9) 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动词
(1) 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
(2) 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梅县腔] gi1 [沙头角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姬 | 居之 | 見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ki/kio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2) 同本义
畢,田网也。——《说文》
田守毕弋。——《国语·齐语》。注:“掩雉兔之网。”
其余荷垂天之毕。——《汉书·扬雄传》
耒遭民田之毕。——《论衡·偶会》
(3) 又如:毕戈(毕为捕兽所用之网,戈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4) 毕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八颗。以其形状像毕网得名
(5) 姓
动词
(1) 用毕猎取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小雅·鸳鸯》
(2) 完毕,结束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史记·项羽本纪》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老人语未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公阅毕。——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礼毕;毕婚(完婚);毕世(终其一生);毕老(终其天年);毕事(完事,了事)
(4) 全部使出
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5) 又如:毕气(气数完尽);毕辞(尽所欲言)
副词
(1) 全部,都,统统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责(债)毕收。——《战国策·齐策》
莫不毕集。——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2) 又如:毕备(全都具备;完备);毕恭毕敬(非常恭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波因8 [揭阳]波嫣8 ,big8(pîk) [揭阳]biag8(piâ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