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简要
(1) 简略扼要
词语解释
简单扼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南人学问,清通简要。” 唐 刘知几 《史通·表历》:“文尚简要,语恶烦芜。” 宋 欧阳修 《笔说·老氏说》:“ 老子 为书,比其餘诸子,已为简要。”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首先由 小契 简要说明早晨的情况,接着就开始了审讯。”
省约。
《世说新语·俭啬》“司徒 王戎 既贵且富” 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 戎 性简要,不治仪望,自遇甚薄。”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要道者,谓施少报多,简要之义也。” 宋 司马光 《乞罢提举官札子》:“如此则监司巡歷管勾职事简要,易为辨集。”
引证解释
⒈ 简单扼要。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人学问,清通简要。”
唐刘知几《史通·表历》:“文尚简要,语恶烦芜。”
宋欧阳修《笔说·老氏说》:“老子为书,比其餘诸子,已为简要。”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首先由小契简要说明早晨的情况,接着就开始了审讯。”
⒉ 省约。
引《世说新语·俭啬》“司徒王戎既贵且富” 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戎性简要,不治仪望,自遇甚薄。”
唐白居易《三教论衡》:“要道者,谓施少报多,简要之义也。”
宋司马光《乞罢提举官札子》:“如此则监司巡歷管勾职事简要,易为辨集。”
简要的国语词典
简单扼要。
简要的网络释义
简要
近义词
简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2)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畏此简书。——《诗·小雅·出车》
执简记。——《礼记·王制》。注:“策书也。”
小简而长。——《考工记·弓人》
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又如:简素(竹简与缣素。古代用来记载文字的竹帛);简书(古代的公文书于竹简,称为简书);简札(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简帛(简牍与帛。古代书写用品)
(4) 书籍;信札
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盐铁论·大论》
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5) 又如:简末(文牍书简末幅);简策(指书籍);简囊(装书籍的袋子);简书(泛指文书,信札)
(6) 古兵器。鞭类
其人年少,虎体人形,腕悬铁简,身挂绿袍。——《薛仁贵征辽事略》
(7) 又如:简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剑的架子)
(8) 两根长约六十五厘米的竹片组成的打击乐器,名云扬板,以左手夹击发声来显示节拍 。如:简子(简板。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
(9) 水名 。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
形容词
(1) 简省;简易;简单
繁文简节之音作。——《礼记·乐记》。注:“少易也。”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郦元之简。—— 宋· 苏轼《苏东坡全集·石钟山记》
(2) 又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3) 稀少 。如:简少(稀少;缺少);简出(少出);简缺(疏略缺失);简讼(减少刑狱讼事);简细(细小琐碎)
(4) 大
吾党之小子狂简。——《论语》
周之简圭。——《淮南子·说山》
(5) 又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动词
(1) 通“柬”。选择
简能而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盖简桃核。——清·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3) 怠慢;倨傲 。如:简侮(轻侮);简薄(鄙薄轻视);简倨(犹高傲);简恣(简慢放肆);简亵(怠慢,失敬不恭);简弛(惰慢弛废);简怠(怠慢)
(4) 简化,使得简单或较简单 。如:简出(精简放出);简缘(减除繁冗的外务。即寡欲)
(5) 检阅 。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 检查;检验
细细简认,件件都是王庆的。——《水浒传》
(7) 又如:简尸(验尸);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8) 捐弃;剔除 。如:简去(剔除);简汰(裁减;淘汰);简除(减免废除);简弃(捡除;抛弃)
(9) 分别;辨别 。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10) 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āo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 “腰”的古字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3)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4)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5) 姓
动词
(1) 约请;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2)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3)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5) 通“徼”(
)。探求;求取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拦阻;截击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约束;禁止 。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11) 通“约”(
)。胁迫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13) 和;会合 。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14) 审察;核实 。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5) 另见
yào
名词
(1) 要点,纲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
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
(2) 又如:纪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扼要(抓住要点);要谛(要义);要窍(要诀;关键的办法);要归(重点所在;要旨);要本(要旨;根本);要端(要点);要令(主旨;要旨);要义(要旨);要机(犹要旨)
(3) 计数的簿书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
(4) 又如:要会(会计;簿书)
(5) 权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6) 又如:要贵(犹显贵,权贵);要势(谓权贵的势力。常指居要位有权势者)
(7) 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晋书》
(8) 又如:要道(比喻职位要且有权有势的人)
(9) 要子 。用麦秆、稻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用来捆麦子、稻子等;捆货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条状物。如:打要子
(10) 总要
要以不能免。——宋· 苏轼《教战守》
(11) 姓
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形容词
(1) 重要,重大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要着(重要的措施或计谋);要囚(重要的囚犯);要局(重要部门);要具(重要的手段);要重(犹重要);要则(重要的准则);要切(重要适切);要月(指农作重要的时令);要言(至言,重要的话);要务(重要的事务);要术(重要的方法和谋略);要最(最重要的事理、事物);要剧(指重要而政事繁忙的职位);要事;要犯
(3) 简要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
(4) 又如:要屈(谓简约仪仗、屈尊同众);要括(扼要,简括);要约(简练,精练);要言(言论简扼)
(5) 地位显要
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要近(显要且能接近天子的官位);要位(显要地位);要显(犹显要。亦指显要之官);要官(显要的职务;重要的官位);要缺(重要的官位)
(7) 险要,与战略有关的 。如:要会(通道要地);要冲(位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动词
(1) 扼守。谓扼守险要 。如:要衡(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要壤(指军事上的要地)
(2) 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如:要钱(玩弄手段捞钱);要嘴吃(谓嘴馋向别人索取食物)
(3) 想要,希望
要留清白。——明· 于谦《石灰吟》
要汝知闻。——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要货(想出卖);要待(想要;待要)
(5) 使;让;叫
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张铣注:“要,犹使也。”
(6) 应当;必须 。如:要自(应自;须自);要须(必须;需要);要当(自当;应当)
(7) 即将来临 。如:要下雨了
(8) 表示比较;估计
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巴金《家》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如:要得(若要);要不价(否则;要不然)
(2) 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u1 jeu5 jau1 jau5 [陆丰腔] jau5 [海陆丰腔] rau1 rau5 [宝安腔] jau5 | jau1 [沙头角腔] jau5 [客英字典] jau5 jau1 jeu1 [东莞腔] jau5 jau1 [梅县腔] jau5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au4 yeu1 yeu4 [梅县腔] j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要 | 於霄 | 影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ʔĭɛu | qjeu/i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