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章

jiǎn zhāng [jian zhang]
繁体 簡章
注音 ㄐ一ㄢˇ ㄓㄤ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简章 jiǎnzhāng

(1) 简明扼要的章程(招生简章)

general regulations;simplified regulations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简要的章程:招生~。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章程的内容必须和简章一致。
2、目的条款可以规定在公司简章中,但并不是强制性的。
3、根据公司简章一公司被允许有的资本额。
4、通常,美国大学会在招生简章中声明自己的认证情况。
5、第三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6、请函寄贵校简章与入学申请表格各一份。
7、留学生正常交纳学费以《华南师范大学招生简章》的标准交纳。
8、请寄贵校简章及报名单,以及短期英语课程的收费细节。
9、填表前请参阅随附的资料简章。
10、本人已阅毕简章条文,并遵守所有简章上相关之规定。
11、马佛青总会秘书处有权在简章上作任何的增删。
12、申请人在递送本申请表的同时,请提交招生简章上要求的各种证明文件。
13、本人已阅毕简章条文,并遵守所有简章上相关规定。
14、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
15、其馀细节请参考附件简章。
16、如对招生简章或本申请流程有任何疑问,请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咨询我校留学生办公室,或直接咨询项目所在的学院。
17、具体的报名要求、考试科目及时间请认真阅读每年度的招生简章。
18、填写报名表前,请先详读招生简章上的报名注意事项。
19、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与向审批机关备案的材料相一致。
20、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在发布前向审批机关备案。
21、所有修订之相关规定,请详阅本校外国学生简章更新版。
22、第四十一条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23、申请者可在上述地点索取招生简章,领取报名表格及推荐书,办理报名手续。
24、考试订6月11号举行,相关报考资讯请洽教育局网站下载简章。
25、肩部的简章和罗纹细节是重点。

引证解释

⒈ 书籍;典章。

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书》:“事纬殃福,义杂胡华,虽存简章,自至烦文,过此以往,余欲无言。”
清姚锡钧《<春声>自序》:“石林载笔,掇拾简章; 天宝纪遗,点染宫禁,盖犹足备石衢,为一家言。”

⒉ 简单的章程。

如:招生简章。

简章的国语词典

撷取章程的重要条文,以简要文词列举的章程。

如:「招生简章」。

简章的网络释义

简章

  • 简章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简明扼要的章程。
  • 简章造句

    有关学校的详情请见招生简章。
    填表前请参阅随附的资料简章。
    我对到斯坦福大学读书很感兴趣,有劳寄来招生简章和其他有关录取方面的材料。
    当标兵光荣,不仅可以在招生简章上添加两笔,而且可以带来实际的利益;即使东邻西舍,也是与有荣焉。
    请寄贵校简章及报名单,以及短期英语课程的收费细节。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在发布前向审批机关备案。
    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与向审批机关备案的材料相一致。
    特别注意:申请人在递送本申请表的同时,请提交招生简章上要求的各种证明文件。
    申请人在递送本申请表的同时,请提交招生简章上要求的各种证明文件。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公布前可以借鉴上一年度的参考书目。
    但愿看到本简章的同学都能成为未来金行银楼中的老板。
    注意申请人在递交本申请表同时,请提供招生简章所要求的各种证明文件。
    注意申请人在递交本申请表的同时,请提交招生简章要求的各种证明文件。
    请将填写的申请表与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材料一同寄给我校,以便为你办理入学手续。
    凡简章的宗旨条款下没有包括的项目,公司不得经营。
    离开领事馆前请把此简章交回保安员,谢谢合作。
    在四川,有位十四岁出头的淳朴少年在读了胜利的号外之后,悄悄的来到当地林记支部门前,冒着被哥老会的袍哥们责备的危险,领了一份林记的招人简章。
    填写报名表前,请先详读招生简章上的报名注意事项。
    野鸡大学的招生简章上还常常强调校长得过这个博士学位或那个博士学位,以此让读者信服这是个好学校。

    汉字详情

    jiǎ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3
    五笔: T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LSA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2)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畏此简书。——《诗·小雅·出车》

    执简记。——《礼记·王制》。注:“策书也。”

    小简而长。——《考工记·弓人》

    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又如:简素(竹简与缣素。古代用来记载文字的竹帛);简书(古代的公文书于竹简,称为简书);简札(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简帛(简牍与帛。古代书写用品)

    (4) 书籍;信札

    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盐铁论·大论》

    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5) 又如:简末(文牍书简末幅);简策(指书籍);简囊(装书籍的袋子);简书(泛指文书,信札)

    (6) 古兵器。鞭类

    其人年少,虎体人形,腕悬铁简,身挂绿袍。——《薛仁贵征辽事略》

    (7) 又如:简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剑的架子)

    (8) 两根长约六十五厘米的竹片组成的打击乐器,名云扬板,以左手夹击发声来显示节拍 。如:简子(简板。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

    (9) 水名 。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

    形容词

    (1) 简省;简易;简单

    繁文简节之音作。——《礼记·乐记》。注:“少易也。”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郦元之简。—— 宋· 苏轼《苏东坡全集·石钟山记》

    (2) 又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3) 稀少 。如:简少(稀少;缺少);简出(少出);简缺(疏略缺失);简讼(减少刑狱讼事);简细(细小琐碎)

    (4) 大

    吾党之小子狂简。——《论语》

    周之简圭。——《淮南子·说山》

    (5) 又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动词

    (1) 通“柬”。选择

    简能而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盖简桃核。——清·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3) 怠慢;倨傲 。如:简侮(轻侮);简薄(鄙薄轻视);简倨(犹高傲);简恣(简慢放肆);简亵(怠慢,失敬不恭);简弛(惰慢弛废);简怠(怠慢)

    (4) 简化,使得简单或较简单 。如:简出(精简放出);简缘(减除繁冗的外务。即寡欲)

    (5) 检阅 。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 检查;检验

    细细简认,件件都是王庆的。——《水浒传》

    (7) 又如:简尸(验尸);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8) 捐弃;剔除 。如:简去(剔除);简汰(裁减;淘汰);简除(减免废除);简弃(捡除;抛弃)

    (9) 分别;辨别 。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10) 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英文翻译

    simple, terse, succinct, a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2

    宋本广韵

    zhāng [zhang]
    部首: 507
    笔画: 11
    五笔: U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TAJ
    四角: 00406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 同本义。今称“乐章”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3)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

    (4) 棵;根

    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名词

    (1)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章采(花纹和色彩);章服(按官品而花饰不同的官服);章绂(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章黼(鲜明的黑白花纹);章绣(华丽的刺绣品)

    (3) 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

    (4) 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缁衣》章。——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章什(指诗歌的篇章);章指(于每篇文章之末,总括其大义,或用韵语写成,称为章指);章句(文章的段落称章;词意完整,可以成言的称句);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小儒生)

    (6) 法规;规章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南朝宋· 谢瞻《张子房》

    (7) 又如:章条(章程;规则);章度(程式);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

    (8) 法律条目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高祖本纪》

    (9) 又如:约法三章;简章;党章

    (10) 印章

    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核舟记》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公章;图章;私章;章印(指官印);章组(官印以及佩带);章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

    (12) 标记;徽章

    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汉· 刘向《说苑》

    (13) 又如:章表(标记;象征)

    (14) 指旌旗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韦昭注:“章,旌旗也。”

    (15) 又如:章旗(绣有徽号的旗帜)

    (16) 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17) 又如:章奏(汉制,群臣上书有章、奏、表、驕议之别,后则通称臣子上陈给皇帝的文件为章奏);章疏(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18) 大木材

    东园主章。——《汉书·百官公卿表》

    (19) 姓

    形容词

    (1) 通“彰”。彰明,明显,显著

    平章百姓。——《书·尧典》

    赏罚无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疏:“章,明也。”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

    (2) 又如:章灼(明白显著。光辉照耀);章章(显明的样子。同“彰彰”);章然(明显的样子)

    (3) 条理化

    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韩愈《送孟东野序》

    动词

    (1) 显示;表明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

    (2) 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

    (3) 通“彰”。彰明,表彰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4) 又如:章明(显扬);章闻(传闻;著闻)

    (5) 上奏章告发

    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

    (6) 又如:章表(奏表);章书(奏章);章左(指奏章终了空白处);章报(具奏章上报)

    英文翻译

    composition; chapter,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ng1 [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陆丰腔] zhong1 [东莞腔] zong1 [沙头角腔] zong1 [客英字典] zhong1 [海陆丰腔] zhong1 [梅县腔] zhong1 [宝安腔]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cjang/tjangtɕĭaŋ

    简章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