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用竹枝等编制的狭长形箱子。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篋,实府库。筐篋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南史·刘苞传》:“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篋盈满。”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自是诸 猺 妇来者至数百人,夫人倾筐篋针头线尾皆尽,犹不能给。”
引证解释
⒈ 用竹枝等编制的狭长形箱子。
引《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为也。”
《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篋,实府库。筐篋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南史·刘苞传》:“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篋盈满。”
明唐顺之《叙广右战功》:“自是诸猺妇来者至数百人,夫人倾筐篋针头线尾皆尽,犹不能给。”
筐箧的国语词典
用以贮藏布帛、书籍的方形箱子。
筐箧的网络释义
筐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匡声。本义:筐子,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 同本义。后亦用柳条或荆条等编成
维筐及筥。——《诗·召南·采筥筥》。注:方曰筐,圆曰筥
载筐及筥。——《诗·周颂·良耜》
錡釜之器。——《左传·隐公三年》
具扑曲筥筐。——《淮南子·时则》。注:“员底曰筥。”
约者有筐箧之藏。——《荀子·荣辱》
糗一筐。——《国语·楚语》
背筐,手长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筐篚(盛物竹器);筐簏(盛物的竹器);筐笼(泛指盛物竹器);筐箩(箩筐。竹篾等编的盛器);筐篓(盛物的两种竹器)
(4) 簪
柱不可以摘齿,筐不可以持屋。——《淮南子》。高诱注:“筐, 小簪也。”
(5) 同“匡”
大夫不里椁,士不虞筐。——《礼记》
(6) 又如:筐当(匡当。用以限定所制物件形状、大小的框架)
(7) ∶方正;方 。如:筐床(匡床。方正而舒适的床);菜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海陆丰腔] kiong1 [梅县腔] kian1 kiong1 [陆丰腔]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匡 | 去王 | 溪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khyang/qvang | kʰĭw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