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给

děng gěi [ deng gei]
繁体 等給
注音 ㄉㄥˇ ㄍㄟˇ

词语释义

等给 děng gěi

(1) 按某一标准区分的高下差别

grade;rank

词语解释

  1. 同“ 等级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以别贵贱等给之度。” 阮元 校勘记:“ 闽 监、 毛 本同, 嘉靖 本同。

    卫氏 《集説》同。 岳 本‘给’作‘级’,《石经》同。案《石经》作‘级’,盖依《吕览》。”

引证解释

⒈ 同“等级”。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以别贵贱等给之度。”
阮元校勘记:“闽监、 毛本同, 嘉靖本同。 卫氏《集説》同。 岳本‘给’作‘级’,《石经》同。案《石经》作‘级’,盖依《吕览》。”

等给的网络释义

等给

  • 语出: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以别贵贱等给之度。” 阮元 校勘记:“ 闽 监、 毛 本同, 嘉靖 本同。 卫氏 《集说》同。 岳 本‘给’作‘级’,《石经》同。案《石经》作‘级’,盖依《吕览》。”
  • 汉字详情

    děng [deng]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FF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GDI
    四角: 883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2) 同本义

    等,齐简也。——《说文》

    (3) 等级;辈分

    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

    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

    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

    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地位高低的差别);等子(宋代的御林军;标本,样本);等分(等级名分);等外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的产品);等列(等级品位);等别(等级)

    (5) 台阶

    出降一等。——《论语·乡党》

    (6) 类型;样子

    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

    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 关汉卿《窦娥冤》

    (7) 又如:此等人;等侪,等俦(同类)

    (8) 戥子 。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如:等子(戥子。小型的秤);等秤(戥子和秤)

    动词

    (1) 等同,使一样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2) 又如:等作(等同;当作);相等;大小不等;等头(齐头,齐等);等伦(同辈;同类的人)

    (3) 等待,等候

    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水浒传》

    (4) 又如:等车(候车);等人(等候别人);等米下锅(比喻经济拮据而急需)

    (5) 推迟 。如:等几天再看

    (6) 区别等次

    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

    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

    (7) 又如:等列(分等级);等衰,等杀(等差);等务(不同的事务)

    (8) 衡量 。如:等量(衡量;比较)

    形容词

    程度、数量相等

    等,齐也。——《广雅·释诂四》

    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助词

    (1) 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我等;彼等;一干人等

    (3) 列举后煞尾

    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5)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关羽、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购置笔、纸等

    副词

    (1) 一样,同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2)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

    英文翻译

    rank, grade; wait; equal; 'etc.'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2
    ◎ 客家话:[陆丰腔] den3 [宝安腔] den3 [沙头角腔] dien3 [客英字典] den3 [台湾四县腔] den3 den1 [梅县腔] den3 [海陆丰腔] den3 den1 [东莞腔] den3 [客语拼音字汇] den1 den3 te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多改上聲開口一等taix/toj
    gěi,jǐ [gei,ji]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WGK
    五行:
    仓颉: VMOMR
    四角: 28161

    详细解释

    gěi

    动词

    (1) 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 。如:给他一张票;我给他字典;给我一片面包;给脸(给面子;给以礼遇);给个炭篓鬼戴(抹黑;使人难堪)

    (2) 让;使;叫 。如:给我看看;别叫风给刮散了

    介词

    (1) 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 。如:为给人类带来利益而工作;给饥饿者所需要的食物;寄给我的信

    给伤员包扎

    (2)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表示被动语态,相当于“被” 。如:机器给弄坏了;屋子里给弄得乱七八糟

    (3) 表示方向,相当于“朝”、“对”、“向” 。如:给这儿灌水;给他送礼;给老师行礼;给他使了个眼色

    助词

    (1)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用以加强语气 。如:保不住给忘了;风把门给吹开了;您给找个人

    碗给打碎了;裤腿都叫露水给湿透了

    (2)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合声。本义:衣食丰足;充裕)

    (2) 同本义

    给,相足也。——《说文》

    事之供给。——《国语·周语》

    岁岁广开,百姓充给。——《齐民要术·序》

    则日不足,力不给。——《韩非子·有度》

    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3) 又如:给富(丰足富裕);给足(丰足)

    (4) 口齿伶利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论语》

    (5) 又如:给口(口才敏捷);给捷(敏捷)

    动词

    (1)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史记·高祖本纪》

    给贡职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战国策·燕策》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艺蔬自给。——清· 张廷玉《明史》

    给军民赏月钱。——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补给;配给;自给自足;给使(供人差使);给与(授物与人)

    (3) 授与,交付

    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吕氏春秋》

    副词

    (1) 速,捷

    富必给贫,壮必给老。——《邓析子》

    (2) 另见 gěi

    英文翻译

    give; by,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k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