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符号逻辑又称数理逻辑、理论逻辑。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或形式逻辑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对证明和计算这两个直观概念进行符号化以后的形式系统。数理逻辑是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指数学采用的一般方法,包括使用符号和公式,已有的数学成果和方法,特别是使用形式的公理方法。 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逻辑的系统思想一般追溯到莱布尼茨,他认为经典的传统逻辑必须改造和发展,是之更为精确和便于演算。后人基本是沿着莱布尼茨的思想进行工作的。 简而言之,数理逻辑就是精确化、数学化的形式逻辑。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新的时代将是数学大发展的时代…
符号逻辑的国语词典
一种逻辑。不限名词和命题,将其关系用数学符号表达,而以数学运算的方式,据以推断论证命题的结果,有执简衘繁的功效。
符号逻辑的网络释义
符号逻辑
符号逻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动词
(1) 符合;相同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fu2 pu2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2 fu2 [海陆丰腔] fu2 pu2 [东莞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p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扶 | 防無 | 並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byo/biu | bʰĭu |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号 | 胡倒 | 匣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ɣɑu | ghauh/haw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表示与行走有关,罗声。本义:巡察,巡逻)(2) 同本义
逻者数十骑。——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逻伺(巡罗侦察);逻弋(巡逻);逻守(巡逻守卫);逻役(巡逻的差役);逻捕(巡察搜捕)
(4) 遮拦
蛛蝥结网工遮逻。——黄庭坚《演雅》
(5) 又如:逻打(拦截殴打);逻送(捕捉解送);逻惹(招惹);逻楂儿(找岔子)
(6) 用同“捋”
又只见那洞外跳出几个小妖,在外边吆吆喝喝,伸拳逻袖,弄棒拈枪,依旧喜喜欢欢耍了。——《西游记》
(7) 又如:逻袖(捋起袖子)
名词
逻卒;巡行兵 。如:逻兵(逻卒,巡逻的士兵);逻骑(巡逻的骑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o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车箱)
(2) 同本义。泛指车子
辑,车和辑也。——《说文》
辑,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辑。——《六书故》
推于御也, 齐辑乎辔衔之际。——《列子·汤问》
(3) 整套书籍、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 。如:第二辑
动词
(1) 聚集
甲辑而兵聚。——《韩非子·说林》
(2) 又如:辑辑(群集的样子)
(3) 敛,拖着不使脱落
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书·舜典》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礼记》
(4) 把各种来源的书面材料或项目经加工汇编成一个文件或一册,汇编成一套文件或丛书
辞之辑也。——《诗·大雅·板》
辑黄花冈烈士事略。——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辑佚书(辑集佚书。又指已经亡佚的古书,被后人从其他各种书籍中收集起来那些引用过的之句,然后尽量按原书整理成一个辑本);辑略(汉刘歆所撰七略之一。是一篇论述当时已出版的群书及学术源流的提要);辑佚(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辑刊(编集刻印)
(6) 整修,补合 。如:辑理(料理);辑治(整顿治理);辑褫(辑补修治)
(7) 使安定 。如:辑安(治理安抚);辑定(安抚,平定)
(8)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韩非子·外储》
形容词
(1) 和谐,和睦
其天下辑睦。——《左传·襄公十九年》
(2) 又如:辑穆(和睦);辑和(和谐;团结);辑辑(声音柔和。也作“习习”);辑柔(精神安和柔顺)
(3) 引申为安定 。如:辑宁(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