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竭尽智慧。
《战国策·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復见於王矣。”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夫竭智附贤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树伯迹。” 邹韬奋 《经历》五一:“竭智尽力,求得这种最大的贡献。”
引证解释
⒈ 竭尽智慧。
引《战国策·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復见於王矣。”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夫竭智附贤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树伯迹。”
邹韬奋《经历》五一:“竭智尽力,求得这种最大的贡献。”
竭智的网络释义
竭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2) 同本义
五行之动,迭相竭也。——《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
(3) 干涸;枯竭
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注:“涸也。”
渊泉不能竭。——《淮南子·说林》
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经》
(4) 又如:竭涸(干涸无水);枯竭(水源干涸)
(5) 穷尽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彼竭我盈。
庶竭驽钝。——《三国志·诸葛亮传》
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道竭矣。——《礼记·大传》。注:“尽也。”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不穷也。”
(6) 又如:耗竭(消耗净尽);竭蹶(资产匮乏);竭志殚力(用尽了意志和力量);竭诚尽瘁(尽心尽力)
(7) 亡;失去
唇竭则齿寒。——《庄子》
(8) 败坏;毁灭
且律竭先,盈而以竭。——《左传·宣公十二年》。注:“败也。”
耳目淫则竭。——《淮南子》。高诱注:“竭,灭也”。
副词
(1) 悉;全
诸侯之病竭至,以待桓公。——《管子·大匡》
(2) 又如:竭绝(完全;到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kiat8 [客英字典] ket8 [海陆丰腔] kiet8 kiet7 [梅县腔] kiet8 [台湾四县腔] kiet8 kiet7 [宝安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kiad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智则国智。——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二人均为汉、楚时代智囊人物。意为聪明经顶,灵活异常);智数(才智;见识) 名词 (1) 智慧,智谋 智,烛也。——《法言·脩身》 智,性也。——《韩非子·显学》 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 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贾谊《治安策》 (2) 又如:智着(智慧;知识);才智(智慧和才能);智刃(智慧之刃) (3) 计谋;策略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淮南子·览冥》。注:“智故,巧诈也。” (4) 又如:智计(计谋;智谋);智术(指君主通晓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智量(计策,计谋);智算(谋划,计算);智虑(智谋;谋划) (5) 知识 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 (6) 智士。有智慧的人 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战国策》 (7) 又如:智地(智士集中之地) (8) 春秋时晋国地名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 (9) 姓 动词 通“知”( )。知道,认识狗犬不智其名也。——《墨子·经说下》 而不智也。——《墨子·号令》 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管子·法法》。王念孙云:“智与知同。” 英文翻译wisdom, knowledge, intelligence
方言集汇◎ 粤语:zi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4 [海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宝安腔] zi5 [梅县腔] tje5 [陆丰腔]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东莞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五寘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