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謡
词语释义
童谣
(1) 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
(2) 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儿童传唱的歌谣。旧时认为能预示世运或人事。《左传·僖公五年》:“八月甲午, 晋侯 围 上阳 。问於 卜偃 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謡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童謡之言,将有徵於此。”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夫童謡犹助圣人之耳目,岂况《坟》《索》之弦博哉?”《三国演义》第九回:“ 卓 问 李肃 曰:‘童謡主何吉凶?’”
童謡的国语词典
儿童吟唱的歌谣。
童謡的网络释义
童谣 (词语概念)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重省声。(
),罪。本义:男奴仆)(2) 同本义
得童仆贞。——《易·旅》
童子执帚。——《仪礼·既夕礼记》
小童持斧。——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童奴(仆役);童隶(犹童仆);童仆(家僮和仆人);童妾(婢女;小妾)
(4)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匪我求童蒙。——《易·蒙卦》
成童舞象。——《礼记·内则》
童寄者。——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童微伺其睡。
将杀童。
持童抵主人所。
(5) 又如: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童子科(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童幼(童年;儿童);童角(一种儿童发式);童蒙(指无知的儿童;指童年);童稚(儿童;小孩);童趣(儿童的情趣)
(6) 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元·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7) 又如∶童男子(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贞)
(8) 眼珠。通“瞳”
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 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汉书·陈用项籍传赞》
(9) 又如:童子(瞳人;瞳仁;眼珠)
(10) 姓
形容词
(1)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如:童牙(幼小);童昏(指年幼无知者);童孩(幼小);童弱(幼小稚弱者);童孙(幼小的孙子);童竖(未成年的宦官);童龀(幼小;童年);童羁(指童年)
(2) 愚昧;浅陋。如:童观(幼稚而浅陋的观察);童昧(犹愚昧);童蒙(幼稚愚昧);童昏(愚昧无知);童顽(年幼无知);童稚(幼稚)
(3) 面容红艳貌。如:童颜(红润如儿童的容颜);童颜鹤发
(4) 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
童牛之告。——《易·大畜》
(5) 又如∶童牛(无角之牛);童羊(无角的公羊)
(6) 山岭,田地无草木。如∶童土(没有草木的土地);童秃(光秃);童阜(光秃的土山);童枯(光秃枯竭);童童(光秃的样子)
(7) 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如∶童木(无枝干的树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童梁(禾生穗而不实者)
(8) 头秃;没有头发。如∶童首(秃头);童颠(秃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陆丰腔] tung3 [宝安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同 | 徒紅 | 定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dʰuŋ | d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