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暗中察看;探察。
《韩非子·备内》:“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於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覘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慠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刼君弑主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庐州老兵》:“方五鼓,直宿老兵起,望厅上已有灯烛,即屏间窥覘,乃 安老 据案治事。”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圹总制书》:“彼於地利既熟,知其何路为险;而於我兵,且窥覘其何路为虚。”
觊觎。
宋 柳师尹 《王幼玉记》:“我髮委地,宝之若金玉,他人无敢窥覘,於子无所惜。”《明史·邹缉传》:“漠北降人,赐居室,盛供帐,意欲招其同类也。不知来者皆怀窥覘,非真远慕王化,甘去乡土。”
引证解释
⒈ 暗中察看;探察。
引《韩非子·备内》:“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於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覘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慠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刼君弑主也。”
宋洪迈《夷坚乙志·庐州老兵》:“方五鼓,直宿老兵起,望厅上已有灯烛,即屏间窥覘,乃安老据案治事。”
明唐顺之《答曾石圹总制书》:“彼於地利既熟,知其何路为险;而於我兵,且窥覘其何路为虚。”
⒉ 觊觎。
引宋柳师尹《王幼玉记》:“我髮委地,宝之若金玉,他人无敢窥覘,於子无所惜。”
《明史·邹缉传》:“漠北降人,赐居室,盛供帐,意欲招其同类也。不知来者皆怀窥覘,非真远慕王化,甘去乡土。”
窥觇的网络释义
窥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穴,规声。本义:从小孔或缝里看)
(2) 暗中察看。亦泛指观看
窥,小视也。——《说文》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
窥见室家之好。——《论语·子路》
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蔽林间窥之。——唐· 柳宗元《三戒》
(3) 又如:窥觑(偷看);窥瞰(窥探;暗中偷看);窥欲(窥伺贪求)
(4) 观察,侦探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窥父不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窥究(深究察觉);窥圃(窥园。观赏园景);窥深(观察深入细致);窥睹(观看;观察);窥览(阅览;观察)
(6) 伺机图谋;觊觎
禁人之窥伺者。——清· 黄宗羲《原君》
数通史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以窥周室。——汉· 贾谊《过秦论》
自胡马窥汉去后。—— 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窥图(窥探谋算);窥攻(伺机进攻);窥取(伺机夺取);窥朝(窥伺朝廷)
(8) 企求 。如:窥欲(非分希求);窥寻(仔细寻求;探索);窥算(暗算);窥隙(寻找疏漏)
(9) 观看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见,占声。本义:暗中察看)
(2) 同本义
觇,窥也。——《说文》
公使觇之,信。——《国语·晋语六》
晋人之觇 宋者返。——《礼记·檀弓下》
其兄掩户而入觇之。——《淮南子·俶真训》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蜿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觇听(窥看偷听);觇视(窥视);觇窥(暗中察看)
(4) 窥探,侦察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