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伺机窃取。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復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清史稿·允禩传》:“就两人心术而论,覬覦窥窃,诚所不免。”
偷看窃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并头儿眠,低声儿説,夜静也无人窥窃,有幽窗花影西楼月。”
窥 宋 和窃玉。指男女私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且防男女同观,共闻褻语,未必不开窥窃之门。 郑 声宜放,正为此也。”参见“ 窥宋 ”、“ 窃玉偷香 ”。
引证解释
⒈ 伺机窃取。
引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復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清史稿·允禩传》:“就两人心术而论,覬覦窥窃,诚所不免。”
⒉ 偷看窃听。
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并头儿眠,低声儿説,夜静也无人窥窃,有幽窗花影西楼月。”
⒊ 窥宋和窃玉。指男女私情。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且防男女同观,共闻褻语,未必不开窥窃之门。参见“窥宋”、“窃玉偷香”。
引郑声宜放,正为此也。”
窥窃的网络释义
窥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穴,规声。本义:从小孔或缝里看)
(2) 暗中察看。亦泛指观看
窥,小视也。——《说文》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
窥见室家之好。——《论语·子路》
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蔽林间窥之。——唐· 柳宗元《三戒》
(3) 又如:窥觑(偷看);窥瞰(窥探;暗中偷看);窥欲(窥伺贪求)
(4) 观察,侦探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窥父不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窥究(深究察觉);窥圃(窥园。观赏园景);窥深(观察深入细致);窥睹(观看;观察);窥览(阅览;观察)
(6) 伺机图谋;觊觎
禁人之窥伺者。——清· 黄宗羲《原君》
数通史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以窥周室。——汉· 贾谊《过秦论》
自胡马窥汉去后。—— 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窥图(窥探谋算);窥攻(伺机进攻);窥取(伺机夺取);窥朝(窥伺朝廷)
(8) 企求 。如:窥欲(非分希求);窥寻(仔细寻求;探索);窥算(暗算);窥隙(寻找疏漏)
(9) 观看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2) 同本义
窃,盗自穴中出曰窃。——《说文》
敝舆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凡窃木者有刑罚。——《周礼·山虞》
小臣窃。——《礼记·礼运》
相窃妻妾。——《诗·桑中序》
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书·微子》
奸臣窃命。——陆机《辩亡论上》
(3) 又如:窃窥(偷看);失窃(财物被人偷走);偷窃(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窃宝;窃铁(偷取斧钺);窃药(偷药);窃食(偷吃)
(4) 篡夺。指非其有而取之;不当受而受之
虽赏之不窃,其窃位者与。——《论语·卫灵公》
窃比于我老彭。
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5) 又如:窃誉(窃取声名);窃政(窃取政权);窃食(窃取俸禄);窃柄(窃夺权柄);剽窃(抄袭窃取)
(6) 侵害;危害 。如:窃肆(侵犯骚扰,横行无忌);窃犯(侵犯);窃攘(侵犯)
代词
(1) 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词
窃爱怜之。——《触詟说赵太后》
(2) 又如:窃以为
副词
(1) 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
窃自恕。——《战国策·赵策》
窃爱怜之。
窃以为媪。
窃以为与君实游。——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又如:窃念(私下想念。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窃惟(私下思惟);窃比(谦词。私自比拟);窃言(私下谈论);窃庇(私下包庇);窃窃(暗中;偷偷地);窃议(私下议论;私自评论)
(3) 偷偷地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名词
(1) 盗贼
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三国演义》
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庄子》。成玄英疏:“窃,贼也。”
(2) 又如:窃乞(盗贼和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