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涉百家

kuī shè bǎi jiā [kui she bai jia]
注音 ㄎㄨㄟ ㄕㄜˋ ㄅㄞˇ ㄐ一ㄚ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意思是指广泛地学习,多方地汲取。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叩贯,不能宙知。”

成语用法

窥涉百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kuī [kui]
部首: 523
笔画: 13
五笔: PWFQ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CQOU
四角: 308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穴,规声。本义:从小孔或缝里看)

(2) 暗中察看。亦泛指观看

窥,小视也。——《说文》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

窥见室家之好。——《论语·子路》

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蔽林间窥之。——唐· 柳宗元《三戒》

(3) 又如:窥觑(偷看);窥瞰(窥探;暗中偷看);窥欲(窥伺贪求)

(4) 观察,侦探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窥父不在。——《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窥究(深究察觉);窥圃(窥园。观赏园景);窥深(观察深入细致);窥睹(观看;观察);窥览(阅览;观察)

(6) 伺机图谋;觊觎

禁人之窥伺者。——清· 黄宗羲《原君》

数通史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以窥周室。——汉· 贾谊《过秦论》

自胡马窥汉去后。—— 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窥图(窥探谋算);窥攻(伺机进攻);窥取(伺机夺取);窥朝(窥伺朝廷)

(8) 企求 。如:窥欲(非分希求);窥寻(仔细寻求;探索);窥算(暗算);窥隙(寻找疏漏)

(9) 观看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英文翻译

peep, watch, spy on, pry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1

宋本广韵

shè [she]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HI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YLH
四角: 31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2) 同本义

涉,徒行濿水也。——《说文》

冯河,徒涉也。——《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

繇膝以上为涉。——《释水》

过度谓之涉济。——《方言七》

送子涉淇。——《诗·卫风·氓》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吕氏春秋·察今》

(3) 又如:涉水登山(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涉浅(徒步趟过浅水);涉厉(涉水。厉,连衣涉水);跋山涉水

(4) 泛指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

晋师己亥涉河也。——《察传》

(5) 又如:涉人(船夫);涉江(渡河,过河)

(6) 经历,经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涉难(经历艰难);涉旬(经过十天);涉手(经手);涉月(经月);涉朔(经月);涉阅(经历)

(8) 牵涉,涉及,关连

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宋书·刘穆之传》

(9) 又如:涉疑(有跟某件事情发生牵连的嫌疑);涉虚(假话;空话)

(10) 跋涉

吾闻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11) 行走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南朝宋· 谢灵运《登上戎石鼓山》

(12) 至,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13) 游玩,游览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14) 上路,登程 。如:涉道(登程);涉远(走远路);涉履(踩踏,行走)

(15) 入,进入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16) 又如:涉秋(进入秋天);涉足

(17) 涉猎。指阅读学习

博涉书记。——《后汉书·仲长统传》

(18) 又如:涉目(过目,看过);涉意(留意;在意);涉略(涉猎,浏览)

(19) 处置;处理 。如:涉事(接物处事);涉儿(伎艺人中专替人帮闲干杂事者);涉俗(处理世俗事务)

(20) 通“喋”。便语,喋喋

朱鲔涉血于 友于。—— 丘迟《与陈伯之书》

名词

(1) 渡口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邶风·氓》

(2) 姓

英文翻译

ford stream, wade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sip3
◎ 客家话:[东莞腔] hiap8 [海陆丰腔] shap8 siap8 hiap8 [梅县腔] shap8 hiap8 [台湾四县腔] sap8 siap8 hiap8 [客英字典] hiap8 siap8 shap8 [沙头角腔] siap8 [宝安腔] hiap8 [陆丰腔] shap7 [客语拼音字汇] sab6 xiab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攝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ʑĭɛpzjep
bǎi [bai]
部首: 501
笔画: 6
五笔: D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A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容词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姓

动词

(1) 增为百倍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英文翻译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梅县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东莞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 潮州话:b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rak/peakpɐk
jiā,jie,gū [jia,jie,gu]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SO
四角: 30232

详细解释

jiā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2) 同本义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

家人内也。——《易·杂卦传》

上地家七人。——《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夙夜浚明有家。——《书·皋谟》

开国承家。——《易·师》

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诗·周南·桃夭》注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3) 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又如:家堂(正屋中间的堂屋);家所(家居处所);家堂菩萨(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家第(家宅;私邸);家间(家里;家中)。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如: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所长在家主持工作

(5) 家庭,人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墨子·尚同下》

家半三军。——《国语·晋语》

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四》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家绘像祀之。——《明史》

(6) 又如:养家;持家;安家;家第(对对方家庭的敬称);家数(家族;武艺招数、招式);家庙(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家缘(家业,家产);家私(家产);家赀(家私财产);家计(家业,家产)

(7) 指夫或妻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楚辞·离骚》

(8) 又如:家婆(家主婆;当家婆);家公(丈夫);家花(喻自己的妻子);家婆(妻子;主妇)

(9) 家家;每家 。如:家户(每家每户,家家户户);家至户到(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10)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季氏》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家甲(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家主(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家老(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家邦(本指家和国,亦泛指国家);家国(家与国,亦指国家)

(12) 娘家

卿但暂还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谢家来贵门。

今日还家去。

且暂还家去。

(13) 学术或艺术流派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14) 又如:家数(流派风格;家法传统。多用于诗、文、技艺等);家言邪学(自成一家的偏见。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

(15)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

农家少闲月。——白居易《观刈麦》

(16) 又如:农家;厂家;渔家;行家;东家;庄家

(1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地学之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8) 又如:政治家;艺术家;专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

(19) 民族 。如:苗家;侗家;傣家

(20) 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 如: 三家条约

(21) 家财,财产

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22) 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

(23) 朝廷

争先入公家。——《吕氏春秋·贵卒》。注:“公之朝也。”

(24) 又如:汉家(即汉朝);随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

(25) 都城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周礼》。郑玄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作帝家。—— 唐· 李商隐《隋宫》

(26) 帝王或太子

三家,三皇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27) 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28) 某人 。如:家伙;家头(一个人叫一家头)

(29) 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

(30) “傢”的古字 。如:家生;家伙点(锣鼓家什的节奏);家器(家庭日常用具)

形容词

(1) 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与“野”相对 。如:家羽(家养的鸟);家兔;家禽;家兽(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如猪、牛、羊、马、骆驼、家兔、猫、狗等)

(2) 私家的,个人的 ,与“公”相对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记·礼运》

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 我的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家母(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家岳(对人称自己的丈人);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父);家堂(对母亲的称呼)

(4) 内部的;家中的 。与“外”相对。如:家生哨(亦作“家中哨”、“家生肖”。詈词。犹言家盗内贼);家贼(家庭内部的败类。亦指汉奸)

量词

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如:三家商店;两家人家

动词

(1) 娶妻;成家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 虞之二姚。——《楚辞·离骚》

(2) 又如:家道(成家之道)

(3) 安家;定居

家,居其地曰家。——《正志通》

既去职,遂家于汝州。—— 唐· 韩愈《崔评事墓志铭》

(4) 养家,持家 。如:家克计(持家之道);家法(治家的礼法)

(5) 通“稼”。稼穑。种谷曰稼,收获曰穑

弊也者家也。——《管子·侈靡》

陶家事亲。——《大戴礼·五帝德篇》

(6) 另见 jie

jie

助词

(1) 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成年家;整天家

(2) 另见 jiā

名词

(古汉语)

(1) 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 另见 jiā

英文翻译

house, home, residence; family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g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1 [陆丰腔] ga1 [梅县腔] ga1 [宝安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gu1 [客英字典] ga1 [东莞腔] ga1 [海陆丰腔] ga1 gu1
◎ 潮州话:gê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牙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ra/ke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