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极阴险。
《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 训 注 小人,穷奸究险,力取将相。”
引证解释
⒈ 极阴险。
引《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训注小人,穷奸究险,力取将相。”
究险的网络释义
究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九声。本义:穷;尽) 同本义
究,穷也。——《说文》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必须天道,周旋无究。——《国语》
(2) 又如:究途(走完全部的路程。比喻做事有始有终);究年(终年);究归(终归)
动词
(1) 谋划;研究;探求
究,谋也。——《尔雅》
不舒究之。——《诗·小雅·小弁》
爰究爰度。——《诗·大雅·皇矣》
莫可究详。——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究讨(研究探讨);究理(推求事物的原理);究心(费力;用心钻研);究味(研究体会);究明(研究清楚);究索(研究探索)
(3) 系统调查或追查
是究是图。——《诗·小雅·棠棣》
不究其旧。——唐· 韩愈《原毁》
究其旧。
士之孝曰究,究者,以明审为义。——《孝经·援神契》
究主使者。——《明史》
(4) 又如:究讯(追查审问);究治(追究处治);究审(追究审问);究切(追究责备);究处(追究处分);究询(追究询问);究寻(追查)
(5) 达,贯彻
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韩非子》
副词
毕竟,到底
其究安宅。——《诗·小雅·鸿雁》
独见环儿仍是先前,究不甚钟爱。——《红楼梦》
寒家在此虽住了三代,究系寄居,亲友甚少。——《镜花缘》
百姓究何辜。——《广东军务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5 kiu5 [东莞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梅县腔] giu5 [海陆丰腔] giu5 kiu6 [陆丰腔] giu5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救 | 居祐 | 見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kiuh/kiow | kĭə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阜,佥(
)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2)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3)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4)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 蜀道险, 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6) 地势不平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8) 邪恶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9)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10) 艰难;困难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11) 奇特,怪异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12)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13) 阴险,难以揣测
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15) 危险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名词
(1) 要隘,险要的地带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2)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3) 道路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4) 防御工事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5)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副词
(1) 几乎 。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2) 差一点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3)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