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颡膜拜

jī sǎng mó bài [ ji sang mo bai]
繁体 稽顙膜拜
注音 ㄑ一ˇ ㄙㄤˇ ㄇㄛˊ ㄅㄞ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词语解释

  1. 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 岳公 乃袍而骑,从者十三人直入 噶喇依 贼巢, 莎罗奔 等稽顙膜拜。”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清昭槤《啸亭杂录·金川之战》:“岳公乃袍而骑,从者十三人直入噶喇依贼巢, 莎罗奔等稽顙膜拜。”

稽颡膜拜的网络释义

稽颡膜拜

  • 稽颡膜拜,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ǐ sǎng mó bài,是指古代行稽颡礼后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 汉字详情

    jī,qǐ [ji,qi]
    部首: 505
    笔画: 15
    五笔: TDN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IUA
    四角: 239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 ),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本义:停留;阻滞)

    (2) 同本义。引申为囤积

    稽,留止也。——《说文》

    司稽,察留连不时去者。——《周礼·司稽》注

    秦之水泔最而稽。——《管子·水地》

    令出而不稽。——《管子·君臣上》

    稽市物。——《汉书·食货志》。注:“贮滞也。”

    (3) 又如:稽欠(滞留拖欠);稽身(拖住身子);稽留(在外久留);稽诣(停顿);稽固(稽留停滞)

    (4) 延迟

    明晨炊米尽,吾起不容稽。——陆游《冬夜不寐》

    稽废时月。——《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稽迟(延误推迟);稽延(迟延)

    (6) 考核;核查

    稽其功绪。——《周礼·宫正》。注:“犹考也。”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

    (7) 又如:稽度(考核衡量);稽古(考察研习古代的事理);稽备(查核完备)

    (8) 计算

    简稽乡民。——《周礼·大司马》。注:“犹计也。”

    (9) 又如:稽算(核计;核算);稽盘(稽查盘算)

    (10) 计较;争论 。如:稽较(计较,争论)

    (11) 治理

    若稽田,既勤敷菑。——《书·梓材》。蔡沈集传:“稽,治也。”

    (12) 至;到

    再拜稽首。——《礼记·射义》

    (13) 又如:稽颡(旧时父母死,行丧礼时跪拜宾客,以额触地的礼节。颡:额头);稽天(至于天际。形容势大)

    (14) 卜问

    七稽疑。——《书·洪范》

    (15) 又如:稽疑(用卜筮决断疑事);稽问(卜问)

    (16) 指摘;非难

    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汉书》

    (17) 另见

    动词

    (1) 叩头至地

    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荀子·大略》

    再拜稽首。——《礼记·射义》

    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仪礼·士丧礼》

    (2) 又如:稽拜(叩拜);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稽颡膜拜(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3) 另见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delay

    方言集汇

    ◎ 粤语:kai1 k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1 kai1 [梅县腔] hi1 [海陆丰腔] hi1 kai1 [宝安腔] hi1 kai1 [客英字典] hi1 [东莞腔] ka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kai1 ki3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古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ke/kei
    sǎng [sang]
    部首: 616
    笔画: 16
    五笔: CCCM
    五行:
    仓颉: EDMBO
    四角: 719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额头

    颡,额也。从页,桑声。——《说文》

    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方計》

    可使过颡。——《孟子》

    河目龙颡。——《孔子家语·困誓》

    靥辅在颊则好,在颡则丑。——刘安《淮南子》

    (2) 又如:颡骨(额骨);颡泚(额上汗淋淋。借指心中惶惶不安);颡汗(额头上冒汗)

    (3) 头

    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唐· 杜甫《义鹘》

    (4) 喉咙;嗓子 。如:颡根(喉的后部);颡子眼(喉咙眼);颡根轴子(即人体咽喉与食管部位);颡子(喉咙)

    动词

    “稽颡”的省称,即叩头、磕头

    拜稽颡。——《仪礼·士丧礼》。注:“头触地。”

    再拜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英文翻译

    the forehead; to kowtow

    方言集汇

    ◎ 粤语:song2

    宋本广韵

    [mo]
    部首: 444
    笔画: 14
    五笔: EAJD
    五行:
    仓颉: BTAK
    四角: 74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莫声。本义:生物体内部的薄皮形组织)

    (2) 同本义

    熏于肓膜,散于胸服。——《素问·痹论》

    (3) 又如:耳膜;竹膜;细胞膜;鼓膜

    (4) 通常有柔韧性的透明薄片 。如:塑料薄膜

    (5) 比喻细微的间隔 。如:膜外(犹身外);膜视(轻视)

    动词

    专指礼拜神佛的跪拜 。如:膜呗(边膜拜边歌颂佛的功德)

    英文翻译

    membrane; to kneel and wo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mok6 m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k8 [陆丰腔] mok8 [台湾四县腔] mok8 [东莞腔] mok8 [沙头角腔] mok8 [宝安腔] mok7 [客英字典] mok8 [梅县腔] mok8 [客语拼音字汇] mog5 mu2
    ◎ 潮州话:mo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胡平聲開口一等mo/mumu
    bài,bái [bai,bai]
    部首: 432
    笔画: 9
    五笔: RDF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QMQJ
    四角: 21550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1 baai3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