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黍

dào shǔ [ dao shu]
注音 ㄉㄠˋ ㄕㄨˇ

词语释义

稻和黍。

词语解释

  1. 稻和黍。

    《左传·僖公三十年》“荐五味,羞嘉穀” 晋 杜预 注:“嘉穀,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急就篇》卷二:“稻黍秫稷粟麻秔。” 颜师古 注:“稻者有芒之穀总名也,亦呼为稌。黍似穄而黏,可以为酒者也。”

引证解释

⒈ 稻和黍。

《左传·僖公三十年》“荐五味,羞嘉穀” 晋杜预注:“嘉穀,熬稻黍也,以象其文也。”
《急就篇》卷二:“稻黍秫稷粟麻秔。”
颜师古注:“稻者有芒之穀总名也,亦呼为稌。黍似穄而黏,可以为酒者也。”

汉字详情

dào [dao]
部首: 505
笔画: 15
五笔: TE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BHX
四角: 229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舀( yǎo)声。本义:水稻) 同本义

其谷宜稻。——《周礼·职方氏》

浸彼稻田。——《诗·小雅·白华》

(2) 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古以粘者为稻,不粘者为粳

英文翻译

rice growing in field, rice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tau1 [客英字典] tau5 tau1 [沙头角腔] ziau1 tau1 [宝安腔] tau1 [海陆丰腔] to6 tau6 tau1 [梅县腔] tau5 [陆丰腔] to5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au4 to1 to4 [东莞腔] tau3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晧上聲開口一等dʰɑudaux/dav
shǔ [shu]
部首: 1204
笔画: 12
五笔: TWIU
五行:
仓颉: HDOE
四角: 20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2)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黍,禾属而黏者也。——《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注:“黍火谷。”

黍白芗合。——《礼记·曲礼》

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3) 又如:黍离(喻覆没;衰败。西周亡后,周大夫过故宗庙官室,只见满目黍离,十分荒凉);黍酒(用黍酿制的酒);黍醅(同黍酒);黍月霍(一种杂有黍米的肉羹);黍谷生春(比喻厄运有了好的转机)

(4) 糜稷一类草本植物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宋· 王安石《后元丰行》

(5) 古时建立度量衡的依据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6) 黄米做的饭

其镶伊黍。——《诗·周颂·良耜》

(7) 又如:杀鸡为黍

英文翻译

glutinous millet; KangXi radical number 202

方言集汇

◎ 粤语:sy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u3 [客英字典] shu3 [沙头角腔] su5 [梅县腔] shu3 [台湾四县腔] su3 [宝安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舒吕上聲開口三等sjox/sj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