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伪

jī wěi [ ji wei]
繁体 積偽
注音 ㄐ一 ㄨㄟˇ

词语释义

谓累积人的作为。伪﹐人为。

词语解释

  1. 谓累积人的作为。伪,人为。

    《荀子·性恶》:“礼义积伪者,是人之性,故圣人能生之也。” 王先谦 集解:“礼义积伪者,积作为而起礼义也。”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论》:“ 孔 门后学, 孟 荀 并轨: 孟 多言仁, 荀 多言礼; 孟 主良知, 荀 重实行; 孟 言养气, 荀 言师法; 孟 言扩充, 荀 言积伪; 孟 言平治天下, 荀 言度量分界。两派分流,源泉各出,要其归宿,并合儒宗。” 章炳麟 《检论·学变》:“﹝ 杜恕 ﹞作《体论》,自谓疏惰饱食,‘父忧行丧,在礼多愆,孝声不闻’。 荀卿 所谓顺情性而不事礼义积伪者也。”

引证解释

⒈ 谓累积人的作为。伪,人为。

《荀子·性恶》:“礼义积伪者,是人之性,故圣人能生之也。”
王先谦集解:“礼义积伪者,积作为而起礼义也。”
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论》:“孔门后学, 孟荀并轨:孟多言仁, 荀多言礼; 孟主良知, 荀重实行; 孟言养气, 荀言师法; 孟言扩充, 荀言积伪; 孟言平治天下, 荀言度量分界。两派分流,源泉各出,要其归宿,并合儒宗。”
章炳麟《检论·学变》:“﹝杜恕﹞作《体论》,自谓疏惰饱食,‘父忧行丧,在礼多愆,孝声不闻’。 荀卿所谓顺情性而不事礼义积伪者也。”

汉字详情

[ji]
部首: 505
笔画: 10
五笔: TK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RC
四角: 269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2) 同本义

积,聚也。——《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

令野修道委积。——《周礼·大司徒》。注:“少曰委,多曰积。”

掌邦之委积。——《周礼·遗人》。疏:“三十里言委,五十里言积。”

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盐铁论·错币》

(3) 又如:积谷(存积米谷以备灾荒);积居(聚积;囤积);积仓(贮存谷物的粮仓)

(4) 累积;堆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能从山里兴起,即指积土成山能使气侯发生变化而兴风作雨。兴,起,产生。焉,于是,从这里。)——《荀子·劝学》

积水成渊。

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转视积薪后。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积善成德。——《荀子·劝学》

能已积热。——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祖父积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积石(堆聚的石头);积委(累聚,储存);积威(累积而成的威势);积重(财物的累聚、蓄积);积气(积聚的气)

(6) 蕴积,积蓄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史记·平准书》

乃积乃仓。——《诗·大雅·公刘》

(7) 如:积中(蕴积于心中);积伐(蕴蓄才能并自我夸耀);积志(蓄志,夙愿)

(8) 滞留

天道运而无所积。——《庄子·无道》

(9) 又如:积污(积滞污秽);积塞(积滞堵塞);积抱(郁积的怀抱);积忿(忿恨郁积于心);积怒

(10) 累计

积于今。(算到现在。积,累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名词

(1) 指贮积起来的钱物等

主国五积。——《周礼·司仪》

共其牢礼积膳之牛。——《周礼·牢人》

居则具一日之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刍米禾薪。”

完者,使守积。——《汉书·刑法志》

士卒死伤如积。——司马迁《报任安书》

畜积足恃。(积,动词用作名词,积蓄的东西。蓄同积。)——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积陈(蓄积陈粮);积滞(滞积的水流);积实(指谷粟财货等);积委(指积贮的财物);积苏(聚积的柴草)

(3) 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 。如:积痞(中医名词。指体腔内可以摸得到的硬块);这孩子有积了;奶积

(4) 乘积的简称,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或量相乘所得出的数或量 。如:求积

(5) 通“襀”。衣裙的褶子

襞积褰绉,纡徐委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美襞积以酷烈兮,允麈邈而难。——《文选·张衡·思玄赋》

(6) 通“绩”。功劳

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荀子·礼论》

考积幽穷。——《汉·北海相景君碑》

形容词

(1) 长久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

(2) 又如:积日累岁(形容时间长久);积祖(祖祖辈辈;一贯);积世(累世,历代);积雨(久雨)

(3) 习惯的;积久渐成的

常俗生于积习。——汉· 蔡邕《述行赋》

(4) 又如:积窃(惯偷);积贼(惯偷);积悃(久积的诚挚之心);积赌(长期赌博;老赌客)

英文翻译

accumulate, store up, amas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wěi [wei]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YLY
五行:
仓颉: OIKS
四角: 24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英文翻译

false, counterfeit, bogu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