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需

kē xū [ ke xu]
注音 ㄎㄜ ㄒㄨ

词语释义

1.亦作"科须"。 2.政府于常规正赋外﹐因临时需要科征财物。

词语解释

  1. 亦作“ 科须 ”。政府于常规正赋外,因临时需要科征财物。

    宋 李纲 《与宰相论捍贼札子》:“若止仰常赋,深恐缓急不免科须,米价翔踊,民力重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并边之民,死於杀掠;内地之民,死於科需,则四海百姓皆怨矣。”《宣和遗事》前集:“时 方腊 家有漆园,常为造作局多所科须,诸县民受其苦; 两浙 兼为花石纲之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科须”。政府于常规正赋外,因临时需要科征财物。

宋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若止仰常赋,深恐缓急不免科须,米价翔踊,民力重困。”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并边之民,死於杀掠;内地之民,死於科需,则四海百姓皆怨矣。”
《宣和遗事》前集:“时方腊家有漆园,常为造作局多所科须,诸县民受其苦; 两浙兼为花石纲之扰。”

科需的国语词典

分派需索,搜括民财。

科需的网络释义

科需

  • kē xū ㄎㄜ ㄒㄩ
  • 科需
  • 亦作“ 科须 ”。政府于常规正赋外,因临时需要科征财物。 宋 李纲 《与宰相论捍贼札子》:“若止仰常赋,深恐缓急不免科须,米价翔踊,民力重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并边之民,死於杀掠;内地之民,死於科需,则四海百姓皆怨矣。”《宣和遗事》前集:“时 方腊 家有漆园,常为造作局多所科须,诸县民受其苦; 两浙 兼为花石纲之扰。”
  • 汉字详情

    [ke]
    部首: 505
    笔画: 9
    五笔: TU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YJ
    四角: 24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 同本义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3)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4) 法令;刑律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

    (6)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韦昭《博奕论》

    (7) 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

    (8) 条款;段落

    科条既备。——《战国策·秦策》

    (9) 又如:科段(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科条(科目,项目;条例;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

    (10) 法式;规制 。如:科式(法式。指宗教仪式);科制(制度;程式)

    (11)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

    (12)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

    (13)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 。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

    (14)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鼓三通,锣三下科。——《窦娥冤》

    (15) 又如:打科;笑科

    (16) 草丛 。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17) 通“窠”。坎;坑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

    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

    (18) 又如:科子(坑子);科臼(窠臼);科雉(刚出窠之雉;幼雉)

    动词

    (1) 审理狱讼;判刑 。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2) 考较;查核 。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

    (3) 课税,征税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4) 又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

    (5) 谓参加科举考试 。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6)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

    形容词

    空虚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英文翻译

    section, department, sci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fo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梅县腔] ko1 [沙头角腔] ko1 [东莞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海陆丰腔] ko1 [宝安腔] k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kʰuɑkhua/qua
    [xu]
    部首: 802
    笔画: 14
    五笔: FDM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BMB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2) 同本义

    需,须也。——《易·需》。传:“需者,待也。”

    聂许闻之需役。——《庄子·大宗师》

    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宋·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

    略举数端,以需善择。——清· 包世臣《文谱》

    (3) 又如:需次(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需铨(等待铨选录用)

    (4) 需要

    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红楼梦》

    (5) 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6) 索取

    只为前日毛延寿,指写丹青,遍需金帛。—— 明· 陈玉阳《昭君出塞》

    需,索也。——《古今韵会举要》

    (7) 又如:需勒(勒索)

    (8) 迟疑;观望

    率故多尤,需为事贼。——《文心雕龙》

    (9) 又如:需缓(迟缓);需滞(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10) 应该;必然

    儒者本无所谓教,达而在上,穷而在下,需不能出此范围。——清· 王韬《原道》

    (11) 又如:需要

    名词

    (1) 需用的东西

    与民均纳供需。——《元史·成宗纪二》

    (2) 又如:军需

    英文翻译

    need, require,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宝安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俞平聲合口三等syo/sius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