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佑
词语释义
福佑
(1) 给予幸福和保佑,也指得到的幸福和保佑
词语解释
亦作“ 福佑 ”。赐福保佑。
《汉书·哀帝纪》:“陛下圣德宽仁,敬承祖宗,奉顺神祇,宜蒙福祐子孙千亿之报。” 颜师古 注:“《大雅·假乐》之诗曰‘干禄百福,子孙千亿’,言 成王 宜众宜人,天所保祐,求得福禄,故子孙众多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此皆神天福佑,故此买福物酬谢。” 茅盾 《剥落蒙面强盗的面具》:“把 美 帝国主义说成是救苦救难的 观世音 ,全世界人民都蒙受它的福佑。”
幸福,福气。
《后汉书·桓荣传》:“斯诚国家福祐,天下幸甚。”《敦煌曲校录·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每逢斋七尚推忙,更肯追修添福佑!” 郭沫若 《<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只有它才是一切的源泉,一切力量的,一切福祐的,一切灾难的。”
见“ 福祐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福佑”。
⒉ 赐福保佑。
引《汉书·哀帝纪》:“陛下圣德宽仁,敬承祖宗,奉顺神祇,宜蒙福祐子孙千亿之报。”
颜师古注:“《大雅·假乐》之诗曰‘干禄百福,子孙千亿’,言成王宜众宜人,天所保祐,求得福禄,故子孙众多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此皆神天福佑,故此买福物酬谢。”
茅盾《剥落蒙面强盗的面具》:“把美帝国主义说成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全世界人民都蒙受它的福佑。”
⒊ 幸福,福气。见“福祐”。
引《后汉书·桓荣传》:“斯诚国家福祐,天下幸甚。”
《敦煌曲校录·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每逢斋七尚推忙,更肯追修添福佑!”
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只有它才是一切的源泉,一切力量的,一切福祐的,一切灾难的。”
福佑的网络释义
福佑 (闽认菜2012011)
福佑 (汉语词汇)
福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2)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4) 祭祀用的酒肉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5)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6)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 。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7) 姓
动词
(1) 赐福,保佑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3)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刘姥姥便知是 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4) 通“副”(
)。相称,符合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5)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k7 [客英字典] fuk7 [台湾四县腔] fuk7 [梅县腔] fuk7 [沙头角腔] fuk7 [宝安腔] fuk7 [陆丰腔] f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g5 ho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福 | 方六 | 幫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pĭuk | piu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右声。字本作“右”。表右助。因“右”用为左右之“右”,又造“佑”字表示本义。本义:保护;右助)
(2) 同本义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书·泰誓上》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楚辞》
(3) 又如: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佑助(保佑扶助;庇护)
(4) 辅助;帮助
佑,助也。——《玉篇》
(5) 《说文》无“佑”字。 徐铉在“右”字下注云:“今俗别作佑。”按:又、右、佑当为一字分化
高祖为亭长,常佑之。——《汉书》
(6) 又如:佑庇(帮助;保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5 [宝安腔] ju3 (jiu3) [客英字典] ju5 [海陆丰腔] riu6 [客语拼音字汇] yiu4 [台湾四县腔] ju5 [沙头角腔] jeu3 [陆丰腔] ji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宥 | 于救 | 云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ĭəu | iuh/hi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