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断胡语

jìn duàn hú yǔ [jin duan hu yu]

词语释义

不允许进行的行为禁止说胡语,革除鲜卑风俗的意思。

汉字详情

jīn,jìn [jin]
部首: 519
笔画: 13
五笔: SS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DMMF
四角: 44901

详细解释

jīn

动词

(1) 胜任,承受得起

不能禁失吾之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禁久(经久,耐久);禁奈(禁得起,受得起);禁不过(禁不的,禁不起。承受不住,受不了);禁当(担当;承受);禁招(招架;忍受)

(3) 忍住 。如:不禁痛哭流涕;不禁失笑

(4) 折磨,使受苦 。如:禁虐(折磨受苦);禁害(损害;折磨)

名词

(1) 腰带 。如:禁节儿(筋节,关键)

(2) 另见 jìn

jìn

名词

(1) (形声。从示,林声。本义:禁忌)

(2) 同本义

禁,吉凶之忌也。——《说文》

使帅其属而掌邦禁。——《周礼·秋官》。注:“禁所以防奸也。囿人掌囿游之游禁。”

入意而问禁。——《礼记·曲礼》

(3) 又如:禁条(即“禁忌”);禁肉(佛家禁忌肉食);禁忌日(元代制度,以每月初一、初八、十五日、二十三日为四斋日,禁止行刑和宰杀生物,又称“禁忌日”);禁果(犹太教、基督教故事中禁止亚当及其妻夏娃采食的果子)

(4) 监狱 。如:禁牌(出入监牢的凭证;对禁子的尊称);禁子(禁卒,狱座);禁内(牢内);禁囚(在押犯人)

(5) 帝王宫殿

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待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6) 又如: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7) 禁令;含有禁戒性的规条及法令

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8) 又如:开禁(解除禁令);犯禁(违犯禁令);禁典(指朝廷法令);禁罔(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禁法(禁令,禁条)

(9) 禁咒术 。如:禁架(方士禁呪的法术);禁术(禁架术;禁咒术);禁法(禁术);禁咒(禁祝。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

(10) 古代北方少数名族曲名 。如:禁怽(指古代少数名族的音乐);禁指(古琴的弹奏指法;小手指)

(11) 通“紟”。衣服的结带

其冠绝,其缨禁缓。——《荀子·非十二子》

动词

(1) 禁止;制止

禁,止也。——《广雅》

严刑重罚以禁之。——《韩非子·奸劫弑臣》

禁先其本者治。——《韩非子·心度》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禁人之窥伺者。——清· 黄宗羲《原君》

长号不自禁。——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严禁(严格禁止);查禁(检查禁止);禁治(制止;管住);禁锢善类(禁止正直的人做官与进行政治活动)

(3) 牵制;约束 。如:禁步(缀在妇女裙子上的小铃,玎珰有声,以便使走路有节制);禁持(控制,撑持;摆布,纠缠;忍受,承受);禁住(约束住)

(4) 监禁;拘禁 。如:囚禁(把人关在监狱里);禁勘(囚禁起来审问);禁锢(监禁);禁推(拘禁犯人并加以推究审问);禁执(拘捕囚禁)

(5) 阻止;限制 。如:禁回(阻拦);禁鬼(防鬼);禁限(限制);禁耕(阻止农事);禁遏(禁阻;遏止)

(6) 施禁咒术 。如:禁魇(以禁咒术害人);禁气(以运气法施行禁术)

(7) 储藏 。如:禁文(秘藏的珍贵文籍);禁帑(指宫内仓库所藏财货);禁财(帝王宫中库藏的钱财);禁库(储藏禁用品的仓库)

形容词

(1) 秘密,隐密 。如:禁方(秘密的药方);禁府(秘府);禁重(神秘重要)

(2) 御中的;属于帝王的 。如:禁庭(朝廷);禁军(皇帝的亲兵);禁钱(皇帝所支用的钱);禁兵(帝王宫中御中的武器;禁兵)

(3) 另见 jīn

英文翻译

restrict, prohibit, forbid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gam3 kam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m5 gim1 [客英字典] gim5 gim1 [沙头角腔] gim5 [梅县腔] gim5 [海陆丰腔] gim5 gim1 [陆丰腔] gim5 [宝安腔] gim5 [东莞腔] gim5 [客语拼音字汇] gim4 kim1 [梅县腔] gi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ĭĕmkim/kym
duàn [duan]
部首: 417
笔画: 11
五笔: ONRH
五行:
仓颉: VDHML
四角: 22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如:断遗(处理;处分)

副词

(1) 绝对;一定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形容词

(1) 残缺;片断 。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英文翻译

sever, cut off; interrupt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6 tyun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on5 t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丁貫去聲合口一等tuɑntuanh/tuann
[hu]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D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B
四角: 476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3)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4)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5)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6)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7) 指胡人 。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8) 古国名 。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二月,楚灭 胡。——《左传》

代词

(1) 怎样;何

胡,何也。——《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

(2) 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3) 为什么;何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4) 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5) 什么;何 。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形容词

(1) 黑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副词

任意乱来 。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名词

(1) 胡须

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

(2) 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

(2) 见“胡同”( hútong)“衚”

英文翻译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东莞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ɣugho/hu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