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赙

jì fù [ ji fu]
繁体 祭賻
注音 ㄐ一ˋ ㄈㄨˋ

词语释义

1.致祭并馈赠财物。 2.馈赠居丧者助祭的财物。

词语解释

  1. 致祭并馈赠财物。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丁丑,司空致士 张齐贤 卒。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賻。”

  2. 馈赠居丧者助祭的财物。

    清 魏源 《书<金史·完颜元宜传>后》:“﹝ 完颜元宜 ﹞卒于家,祭賻甚厚。”

引证解释

⒈ 致祭并馈赠财物。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丁丑,司空致士张齐贤卒。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賻。”

⒉ 馈赠居丧者助祭的财物。

清魏源《书<金史·完颜元宜传>后》:“﹝完颜元宜﹞卒于家,祭賻甚厚。”

祭赙的网络释义

祭赙

  • (1).致祭并馈赠财物。《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丁丑,司空致士 张齐贤 卒。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赙。”
  • (2).馈赠居丧者助祭的财物。 清 魏源 《书<金史·完颜元宜传>后》:“﹝ 完颜元宜 ﹞卒于家,祭赙甚厚。”
  • 汉字详情

    [ji]
    部首: 519
    笔画: 11
    五笔: WFI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MMF
    四角: 27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左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

    (2) 同本义

    祭,祀也。——《说文》

    祭之为言索也。——《说苑·权谋》

    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公羊传·桓公八年》注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祭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论语·乡党》

    以灵鼓鼓社祭。——《周礼·地官》

    (3) 又如:公祭死难烈士;主祭;陪祭;祭扫(祭祀并扫墓)

    (4) 使用,旧小说中谓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 。如:祭起一件法宝来

    英文翻译

    sacrifice to, wo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5 [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5 [梅县腔] zi5 [沙头角腔] zi5 [客英字典] zi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ji4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例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tsĭɛicied/ziey
    [fu]
    部首: 401
    笔画: 14
    五笔: MGEF
    五行:
    仓颉: BOIBI
    四角: 7384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赙,以财助丧也。——《玉篇》

    车马曰賵,货财曰赙。——《公羊传·隐公元年》

    知死者赠,知生者赙。——《仪礼·既夕礼》

    吊丧弗能赙。——《礼记·曲礼上》

    赙绢千匹。——《后汉书·杜诗传》

    (2) 又如:赙遗(赠送财物助人治丧);赙赐(赏赐财物助办丧事);赙诔(赙赠和诔文);赙补(赠送丧家财物以助其不足);赙祭(赠送财物以祭死者);赙礼(给丧家送的礼物);赙金(助人办丧事的钱);赙布(送给丧家的财帛);赙賵(送给丧家的车马财物)

    英文翻译

    gift of money help pay funeral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