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

jì zǔ [ ji zu]
注音 ㄐ一ˋ ㄗㄨˇ

词语释义

祭祖 jìzǔ

(1) 为避灾得福而对亡祖灵魂之敬拜与祭奠仪式

ancestor cult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ancestor cult] 为避灾得福而对亡祖灵魂之敬拜与祭奠仪式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祭祖的国语词典

祭祀祖先。

如:「祭祖是一种慎终追远的善良礼俗。」

祭祖的网络释义

祭祖 (中华民族传统习俗)

  • 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有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
  • 祭祖的翻译

    英语: to 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法语: culte des ancêtres

    祭祖造句

    此外,书院祭祖先圣先师加强对学生的教导。
    清明节,三天假期,节目多多,任君选择。可以祭祖扫墓,可以郊外踏青,可以放飞风筝,可以观山赏水,更重要的是回家看看父母,珍惜光阴念亲恩,孝为先。
    冬至节气时,寒霜交替临,祭祖敬神灵,一孝百事顺,吃碗冬至饺,好运悄围绕,严冬多锻炼,身体倍棒好,冬至念佳友,深情到永久。祝福好朋友,冬日暖洋洋。
    清明节小长假报恩祭祖要至上!孝亲尊师代代传,吟一首人类清明时节祭祖如祖在,看几个朝代孝子名声传,敬一孝问候重千金,您心清目明同住极乐大世界!
    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祭先烈,苍柏含翠风拂岗;敬前贤,青松吐绿水流长;山低昂,万谷呜咽声浩荡;雨飘扬,千语悲泣凝惆怅;过寒食,杯中薄酒浸细壤。清明节,祭祖祈平安!
    山西洪洞大槐树举办乙未年寒衣节祭祖大典。
    菊花铺满天堂路,纸钱化作彩蝶飞,又是一度祭祖日,只愿长梦不愿醒,回忆萦绕影浮现,触景生情悲凉增,中元节勿忘故人,愿你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永远开心快乐!
    除此之外,还有散落在地头院落的家训、祭祖、记事、皇旨、墓志碑石多通。
    由于媒体持续报道,当地已成为新景点,昨日清明节假期下午约有上百人前往一探究竟,王家人也回到老家祭祖,现场热闹滚滚。
    谭艳建议,国家能打造“北祭黄帝陵,南祭炎帝陵”的中华祭祖大格局,以满足更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探源、谒祖归宗的心愿。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畅饮菊花丰美酒,万重情意永相留。登高祭祖不能丢,遍插茱萸心念秋。重阳糕点情悠悠,尽赏菊花思幽幽。重阳佳节思念流,欢聚一堂在深秋。
    祭祖的仪式年年有,祈福的心愿祖祖辈。期盼幸福家家乐,无灾无难事事顺。风调雨顺年年丰,美满生活平平安。万圣节到了,愿朋友全家幸福安康快乐伴!
    冬至时,寒暑替,祭祖先,敬神灵,吃圆子,人团圆,吃面食,精神抖;九层糕,糯米做,敬长辈,拜祖宗,去灾邪,宁严冬,念朋友,遥相祝。
    然后炒菜烫酒,祭祖宗,拜喜神,合家大快朵颐——所有的仪式如同过年,半点不越雷池,也丝毫不敢马虎。
    明朗节是省墓拜祭祖先的日子。
    每年清明前夕,来蟠龙山扫坟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请年菩萨后还须祭祖,称之“做回堂羹饭”。
    “虽然我常年居于海外,毕竟手足同心、同根深情,能回来寻根祭祖很感动。

    汉字详情

    [ji]
    部首: 519
    笔画: 11
    五笔: WFI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MMF
    四角: 27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左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

    (2) 同本义

    祭,祀也。——《说文》

    祭之为言索也。——《说苑·权谋》

    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公羊传·桓公八年》注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祭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论语·乡党》

    以灵鼓鼓社祭。——《周礼·地官》

    (3) 又如:公祭死难烈士;主祭;陪祭;祭扫(祭祀并扫墓)

    (4) 使用,旧小说中谓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 。如:祭起一件法宝来

    英文翻译

    sacrifice to, wo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5 [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5 [梅县腔] zi5 [沙头角腔] zi5 [客英字典] zi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ji4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例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tsĭɛicied/ziey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