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墓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祭奠于墓前。
《周礼·春官·冢人》:“凡祭墓为尸。” 郑玄 注:“祭墓为尸,或祈祷焉。”《韩诗外传》卷七:“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墓祭》:“向墓而为坛,以时祭。若宗子死,告於墓而后祭於家,此古人祭墓之始。”
引证解释
⒈ 祭奠于墓前。
引《周礼·春官·冢人》:“凡祭墓为尸。”
郑玄注:“祭墓为尸,或祈祷焉。”
《韩诗外传》卷七:“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墓祭》:“向墓而为坛,以时祭。若宗子死,告於墓而后祭於家,此古人祭墓之始。”
祭墓的网络释义
祭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左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
(2) 同本义
祭,祀也。——《说文》
祭之为言索也。——《说苑·权谋》
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公羊传·桓公八年》注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祭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论语·乡党》
以灵鼓鼓社祭。——《周礼·地官》
(3) 又如:公祭死难烈士;主祭;陪祭;祭扫(祭祀并扫墓)
(4) 使用,旧小说中谓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 。如:祭起一件法宝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5 [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5 [梅县腔] zi5 [沙头角腔] zi5 [客英字典] zi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ji4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祭 | 子例 | 精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蟹 | 祭A | tsĭɛi | cied/zie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2)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4) 墓地 。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5) 墓志 。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6) 宏伟的陵墓 。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动词
(1) 葬
因以宜阳郭为墓。——《战国策·秦策》。注:“葬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墓穴(埋棺材的坑穴);墓俑(殉葬用的偶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5 [梅县腔] mu5 [东莞腔] mu5 [客英字典] mu5 [台湾四县腔] mu5 [客语拼音字汇] mu4 [宝安腔] mu5 [沙头角腔] mu5 [陆丰腔] mu6
◎ 潮州话:mo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暮 | 莫故 | 明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mu | moh/m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