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祠堂
(1) 旧时祭祀祖宗或贤人的厅堂
词语解释
旧时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
《汉书·循吏传·文翁》:“ 文翁 终於 蜀 ,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絶。” 唐 杜甫 《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 外柏森森。”此谓祀先贤之庙堂。 宋 司马光 《文潞公家庙碑》:“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 秦 ﹞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汉 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於墓所。”此谓祀祖宗之庙堂。
后世宗族宗祠亦通称祠堂。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 臧三爷 的廪,是少爷替他补,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爷盖,眼见得学院不日来考,又要寻少爷修理考棚。”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 冰心 《六一姊》:“从我们楼上可以望见 曲 家门口和祠堂前两对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阁。”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此谓祀祖宗之庙堂。
引《汉书·循吏传·文翁》:“文翁终於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絶。”
唐杜甫《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此谓祀先贤之庙堂。 宋司马光《文潞公家庙碑》:“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秦﹞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於墓所。”
⒉ 后世宗族宗祠亦通称祠堂。
引《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臧三爷的廪,是少爷替他补,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爷盖,眼见得学院不日来考,又要寻少爷修理考棚。”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
冰心《六一姊》:“从我们楼上可以望见曲家门口和祠堂前两对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阁。”
祠堂的国语词典
祭祀祖先或先贤、烈士的殿宇。
祠堂的网络释义
祠堂
祠堂的翻译
祠堂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2) 同本义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
(3)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4) 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
(5) 祠禄的省称 。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
动词
(1) 引申为祭祀
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韩非子·十过》
(2) 又如:祠求(祭神祈求);祠事(祭礼,祭祀之事);祠官(掌管祭祀之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2 [宝安腔] cu2 [海陆丰腔] cih2 [客英字典] cih2 [陆丰腔] cih3 [梅县腔] ze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詞 | 似兹 | 邪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zsi/szio | zĭə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2)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 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 汉上下皆称殿。至 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华堂旅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堂上(殿堂上);堂下(宫殿、厅堂阶下);堂宇(殿堂的顶棚);堂事(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堂阶(堂下的台阶);堂阁(殿堂楼阁);堂廉(殿堂的侧边)
(4) 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审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堂前松柱。——晋· 干宝《搜神记》
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 杜甫《江南逢季龟年》
堂有炼珍。——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堂轴(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高堂(高大的厅堂);堂户(门庭之内);堂筵(堂中坐席);堂坳(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堂扁(厅堂上的题额);堂室(厅堂和内室);堂前(正房前面;正厅);堂房(堂和房)
(6) 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
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堂参(于公堂上参谒上司);大堂(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过堂;堂食(堂馔。堂餐。唐时政事堂的公膳);堂案(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堂厨(政事堂的公膳房)
(8) 尊称别人的母亲 。如:令堂;萱堂
(9) 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 。如:同仁堂;杜甫草堂;春在堂
(10) 也指署事的官吏 。如:堂官(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都御史称都堂;尚书称部堂;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
(11) 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
外堂即向东之坞。——《徐霞客游记》
(12) 佛堂 。如:堂头(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堂头和尚(僧寺住持)
形容词
(1) 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 。如:堂堂大丈夫;堂而皇之,堂哉皇哉(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
(2) 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 。如:堂族(关系较远的同族);堂姊妹
(3) 高显的样子
刊层平堂,设切崖。——《文选·张衡·西京赋》
量词
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如:一堂课;一堂家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o2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ang2 tong2 [宝安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 潮州话:dng5/deng5 ,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唐 | 徒郎 | 定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dang | dʰ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