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

kē tóu [ke tou]
繁体 磕頭
注音 ㄎㄜ ㄊㄡ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磕头 kētóu

(1)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kowtow,kotow

词语解释

  1. 一种以头着地或近地的跪拜礼。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任道元》:“ 任 深悼前非,磕头谢罪。”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諕的我磕头也那礼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郑舍人 一见了 王部郎 ,连忙磕头下去。”《官场现形记》第二回:“ 赵温 便向他爷爷、爸爸磕头辞行。” 老舍 《黑白李》:“讲恋爱的时候要多吻,少磕头,要死追,别死跪着。”

引证解释

⒈ 一种以头着地或近地的跪拜礼。

宋洪迈《夷坚支志·任道元》:“任深悼前非,磕头谢罪。”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諕的我磕头也那礼拜。”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郑舍人一见了王部郎,连忙磕头下去。”
《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温便向他爷爷、爸爸磕头辞行。”
老舍《黑白李》:“讲恋爱的时候要多吻,少磕头,要死追,别死跪着。”

磕头的国语词典

一种以头著地或近地的跪拜礼。

如:「我已正式向王师傅磕头学艺了。」

磕头的网络释义

磕头

  •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 磕头造句

    这房间太小了,磕头碰脑的很不方便。
    祝你猴年事业有成,虎跃龙腾;挣钱不愁,趴地磕头;连升三级,乐破肚皮;笑口常开,把嘴乐歪。
    小江珊跪下磕头如捣蒜,泪流满面地说:“你是我的重生父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
    很难想到我有一天竟然会跪在佛像前,那么虔诚。在承受了那么多次对佛祖的失望后,我竟然还能跪在佛祖面前,虔诚的磕头,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事。
    我特别崇拜我自己,每次照镜子都想给自己磕头!
    我太崇拜我自己了,就连照镜子的时候都给自己磕头!
    无数善瘌痢头信女们在磕头祈祷.
    我不想给他这样的无名小卒磕头.
    祥子不知道自己信神不信,只觉得磕头总不会出错儿。迷迷忽忽的,他不晓得磕了几个头。
    戴公庙。这是一个我每次回家都要去磕头烧香的庙。
    陈家的人都围著巫婆磕头,求她发发慈悲.
    办喜事,垫箱钱,什么都办好在那里,就等女儿女婿来磕头。
    当这个软件巨头公司的老板拒绝象神像磕头时,他马上被变作了一只小虫子。
    主祭人烧松烟向天神磕头、念祷词后,便于挥锋利的竹梭向牛腋猛刺。
    二十八也不去磕头,看谁怎样得了祥子!
    慢慢的,陈二奶奶抬起头来,点着头看了看大家;“童儿”扯了扯祥子,教他赶紧磕头。
    假若打算认命,好吧,去磕头认干爹,而后等着娶那个臭妖怪。
    铁线虫,羊胃虫磕头虫黄色硬体的幼虫,以许多庄稼植物的根和。
    我搜搜刮刮,东挪西借,就差没有向人磕头了。
    该机铝塑通用,精度优于普通磕头锯。

    汉字详情

    [ke]
    部首: 517
    笔画: 15
    五笔: DFCL
    五行:
    仓颉: MRGIT
    四角: 14612

    详细解释

    象词

    (1) (形声。从石 声。本义:石声或鼓声) 同本义

    (2) 石头撞击声

    磕,石声。——《说文》

    (3) 物相碰声

    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汉· 王褒《九怀尊嘉》

    (4) 又如:磕擦擦(形容物体磨擦碰撞声或马蹄声);磕磕(物相碰声);磕扑扑(急促的脚步声)

    (5) 眯稳莸犊痴渡鄙H磕叉(磕叉叉;磕擦。砍砸斩杀声)

    动词

    (1) 碰击,碰撞

    云缠风束乱敲磕。——杜牧《大雨行》

    (2) 又如:磕打(捶打;比喻折磨);磕开(击开;撞开);磕撞(碰撞,撞击);磕竹(用两块瓢形的竹、木片占卜吉凶);磕牙料嘴(斗嘴,耍嘴皮子);磕绊(由说话引起的争端冲突)

    (3) 通“嗑”( )。用上下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红楼梦》

    (4) 叩头,旧时的跪拜礼

    爹!就这样跪着磕吧,别换衣服啦。——曹禺《北京人》

    (5) 又如:磕头礼拜(叩头行礼);磕扑(双膝同时着地的声音)

    (6) 倾侧倒下 。如:磕伏(俯卧;趴);磕爬四五六(方言。向前跌倒,即跌个狗吃尿)

    (7) 通“瞌” 。如:磕睡(睡眠,亦指倦极小睡);磕睡虫(神话中一种促人睡眠的虫)

    (8) 套;戴;扣上 。如:帽子往头上一磕;磕脑(古代男子裹头的巾)

    形容词

    凸出 。如:磕额(额头凸出);磕膝盖(方言。膝盖)

    副词

    突然 。如:磕搭

    (亦作“磕答”、“磕塔”。犹言一下子,突然)

    英文翻译

    hit; collide, knock into;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hap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ap8 ngap8 koi3 [东莞腔] kap8 [沙头角腔] kap8 kok7 [客英字典] kap8 [海陆丰腔] kap8 ngap8 koi3 [梅县腔] kap8 gok8 kok8 [宝安腔] kap8 | gok8 [客语拼音字汇] kab6 ngab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kʰɑikhad/qay
    tóu,tou [tou]
    部首: 308
    笔画: 5
    五笔: UDI
    五行:
    仓颉: YK
    四角: 34800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英文翻译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方言集汇

    ◎ 粤语:tau4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