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拓

bēi tà [bei ta]
注音 ㄅㄟ ㄊㄨㄛˋ

词语释义

拓印的碑帖。

词语解释

  1. 拓印的碑帖。

    阿英 《胡沙随笔·卖碑记》:“到了 苏州 的 日本 人;很欢喜在戎马仓皇之中,到 寒山寺 去走动走动,并且很热心的购求《枫桥夜泊》诗的碑拓。”

引证解释

⒈ 拓印的碑帖。

阿英《胡沙随笔·卖碑记》:“到了苏州的日本人;很欢喜在戎马仓皇之中,到寒山寺去走动走动,并且很热心的购求《枫桥夜泊》诗的碑拓。”

碑拓的网络释义

碑拓

  • 碑拓(读音:bēi tà):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印刷术没有诞生之前,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字有不少是在石头上记下来的。碑拓是将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像,用宣纸紧覆在碑版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然后将纸揭下,纸上留下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形。碑拓有“乌金拓”、“蝉翼拓”、“朱拓”等多种形式。碑拓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为雕版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碑拓承载着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于研究历史文献、文物、书画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佐证。
  • 碑拓造句

    因为此碑拓本“冬温夏清”四字不泐,一般认为明拓,其价值自高。
    最能打动专家学者们的,是外行人看来枯燥难懂的古代碑拓。
    本报讯昨日,泉州首个文物碑拓展览馆正式开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金秋季节,我到本县农村进行文物普查,偶然在一户农家发现并征集到一件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草书碑拓。
    于是宋徽宗下令京师神霄宫刻碑永记,并以刻碑拓样颁赐天下。
    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数种红岩碑拓片,应是历史上流传较广且影响较大的本子,本文对它们的历史渊源及有关事实作一些查考,期于研究者慎选工作底本。

    汉字详情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RTF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DG

    英文翻译

    expand; open up; support or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