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

bēi kè [ bei ke]
注音 ㄅㄟ ㄎㄜˋ

词语释义

碑刻 bēikè

(1) 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

inscriptions on a tablet

词语解释

  1.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

    《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 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 黄初 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岂 魏 人笔力可到!”《宋史·吕文仲传》:“ 太平兴国 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輒召 文仲 与 舒雅 、 杜镐 、 吴淑 读之。”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宋 初,庙为 契丹 所焚, 淳化 二年重建,而 唐 之碑刻未尝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金石文字》:“ 孙渊如 观察尝言:‘吾如官御史,拟请旨著地方官吏保护天下碑刻。’”

引证解释

⒈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

《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宋洪适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蔡中郎辈不能为,以黄初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岂魏人笔力可到!”
《宋史·吕文仲传》:“太平兴国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輒召文仲与舒雅、杜镐、吴淑读之。”
清顾炎武《北岳辨》:“宋初,庙为契丹所焚, 淳化二年重建,而唐之碑刻未尝毁。”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金石文字》:“孙渊如观察尝言:‘吾如官御史,拟请旨著地方官吏保护天下碑刻。’”

碑刻的网络释义

碑刻 (词语解释)

  • 碑刻在词义上可以理解为——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一般理解为用书法体刻在碑石上的书法。
  • 碑刻造句

    后殿立有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大碑刻,叙述观音“从男变女”的故事。
    应该取火葬场,不要推行火葬,实行绿色土葬,不留坟堆,不留碑刻等一切人文痕迹。
    古城遗址现留有许多石刻、碑刻和古龛。
    虽然也有少数物件得以从这次浩劫中幸存下来,如燕居庙奉祀的孔子牌位;欧阳东凤撰、文震孟书《重修东林书院记》……碑刻等。
    墓内石马、石牛、石羊和姿态各异的大小碑刻随处可见,刻有“画荻和丸”四个大字的牌坊完整地躺在墓前。
    风穴寺院的碑刻、嵌石,建筑上的一砖一瓦,寺志、传说中的故事,无不流溢着文的华彩和禅的深邃。
    今后,这里将陆续展出珍贵藏品,包括碑刻、钟架、古籍、陈设等。
    专家们也只能根据汉末的山东碑刻,比如《史晨碑》、《乙瑛碑》、《张迁碑》等,去揣摩汉代人怎么写字。
    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云峰山是莱州的著名景观,众多的碑刻遍布山中,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
    寝宫之后是诗碑廊,收置了历代文人的诗书碑刻,另外还有不少诗文刻在崖山祠边廊壁上。
    另一块墓碑刻着一个女人的完整名字,名字下刻着一串奥古迦语言:没有谁比我更爱身边的男人。墓地,开满了紫曜花。烽火戏诸侯。
    现存的两通露台碑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更奇的是那块清代碑刻,碑石天生,叹为观止。
    这首词见于碑刻,词后有元代人谢升孙、元末人宋克等人的跋,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岳飞所作。
    买地券作为一种随葬明器,是非常宝贵的碑刻材料。
    新石刻馆将在尊重历史轴线空间与碑刻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调整功能用房,组织一条新的主流线。
    在这残破的岱庙之地,仍旧竖立着一块碑刻,名为‘岱岳庙记碑’,上面清楚的记载了殿、寝、堂、阖门、亭、库、馆、楼、观、廊、庑种种建筑。
    名山名人古迹多,目不暇接眼瞭花。松涛风声猿声啼,猴子抢人香烟抽。斗得小孩哇哇叫,绝壁崖边琼楼阁。泰山顶峰松朝阳,只见索道千丈渊。中国旅游日:欣赏自然美景观,细阅名家碑刻。
    按其书溯周秦迄五季,都碑刻五百余种,举凡海内名碑,约类可见,椎轮之功,自不可没。

    汉字详情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RTF
    [ke]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YNTJ
    五行:
    仓颉: YOLN
    四角: 02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宫桷。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6) 绘画;修饰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 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7)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8) 划,割 。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9) 严格要求 。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10) 限定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12) 伤害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14) 铭记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名词

    (1)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六点一刻

    形容词

    (1) 刻薄;苛刻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2)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3) 急迫 。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4) 刻苦 。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英文翻译

    carve, engrave; quarter hou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t7 [陆丰腔] ket7 [客英字典] kat7 ket7 kwat7 kiet7 [东莞腔] ket7 [梅县腔] kat7 ket7 [海陆丰腔] kat7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ad5 kiad5 [宝安腔] ket7 | kat7 [台湾四县腔] kat7 kiet7
    ◎ 潮州话:kêg4 (kh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