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亭

bēi tíng [ bei ting]
注音 ㄅㄟ ㄊ一ㄥ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碑亭 bēitíng

(1) 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

stele pavilion

词语解释

  1. 护碑的建筑物。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他见我这威凛凛的身似碑亭,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在部相地,諏吉庀材鳩工,建立碑亭,礱石鐫刻。”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安祐宫 ﹞正殿之东为满文碑亭,西为汉文碑亭。”

  2. 喻指身体魁伟的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我也曾拳到处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担打碎了天灵。”

引证解释

⒈ 护碑的建筑物。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他见我这威凛凛的身似碑亭,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在部相地,諏吉庀材鳩工,建立碑亭,礱石鐫刻。”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安祐宫﹞正殿之东为满文碑亭,西为汉文碑亭。”

⒉ 喻指身体魁伟的人。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一折:“我也曾拳到处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担打碎了天灵。”

碑亭的国语词典

保护碑石的亭子。

碑亭的网络释义

碑亭

  • 碑亭:汉语词语
  • 碑亭:一代大槐树遗址
  • 碑亭 (汉语词语)

  • 碑亭汉语拼音bēitíng、英文stele pavilion。指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
  • 碑亭的翻译

    英语: pavilion housing a stele

    碑亭造句

    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和墓室等。
    桥堍东北端建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宗祠周边又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老佛社、建文井等古迹,内容丰富,蔚成壮观。
    兆松恐先垄淹没,文献无征,乃谋诸父老,越官绅捐资修治,金曰可,因于山之阳建立碑亭。
    西阳宫为纪念欧阳修所建,内有文忠公祠堂、泷冈阡表碑亭、泷冈书院、文儒书堂、画荻楼、道德讲堂等建筑,文化底蕴非常丰厚。
    司马光墓是司马家族的祖坟,墓地分为茔地、碑楼、碑亭、余庆禅寺等几个部分。
    洞,御碑亭,大天池,龙首崖,牯岭锁,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庐山。
    园中最抢眼的墨迹,自然是洗砚池旁边的御碑亭。
    主体修建都建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神桥、牌楼、正红门、碑亭、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顶。
    从御碑亭到问月桥,四五百米的街道两边满是摊。有卖鸽子的,卖鸽哨的,卖鸟笼的,卖鸟食的,还有卖泥人的,卖蟋蟀的,卖蛇的。甚至有早晨没卖完也挑到这里来卖青菜的。
    此外还有民国时期的歌仔册手抄本,内容有《御碑亭》、《打严嵩》、《女起解》、《五花洞》、《二进宫》、《四盘山》等闽南歌仔唱本。
    南山路向东行,不远有净慈寺,为西湖四大古刹之一,传说济公在此修行。“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寺里有铜钟,钟声洪亮悠远,数里可闻。以前有首歌:“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写的可能就是这里。
    除了园内小溪,公园节点及进出园主要通道也大变样,大门入口、锦竹轩、碑亭、枇杷门巷红豆林、阳光草坪等,都从过去的砖石砖路变成了绿地。
    明楼木架结构和瓦饰的更换,棱恩殿、棱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厨、神库的复原修建等。
    此外,公园节点及进出园主要通道也进行了打造,大门入口、锦竹轩、碑亭、枇杷门巷红豆林、阳光草坪等,都从过去的砖石砖路变成了绿地。
    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孝”字碑,二字相向。
    墓地分为茔地、碑楼、碑亭、余庆禅寺等几个部分。
    一九七八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
    走进碑亭,只见碑座内中心位置,立有锥状三面体界石一块,于是,我们纷纷将脚踏上界石,即可体验“一脚踏三省”的浪漫感受,并合影留念。
    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御碑亭等,四周围以朱墙。

    汉字详情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RTF
    tíng [ting]
    部首: 225
    笔画: 9
    五笔: YPS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YRBN
    四角: 002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2) 同本义。后指驿亭

    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说文》

    汉家因 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释宫释》

    为泗上亭长。——《汉书·高祖纪》

    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晋· 干宝《搜神记》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3) 如:亭邮(驿站);亭民(驿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驿亭。寺,办公的官署);亭舍(驿亭的客舍);亭传(客栈);亭置(邮亭驿站);亭驿

    (4) 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

    (5) 又如:亭榭(亭阁台榭);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亭槛(亭子的栏杆;亭子);亭院(造有凉亭、楼阁等建筑物的庭园或花园);亭景(亭影);亭落(亭院;村落);亭彩(旧时办喜事扎的亭楼、铭旌)

    (6) 古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

    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墨子》

    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汉· 应劭《风俗通》

    (7) 又如:亭戍(古代边境上的岗亭和营垒);亭吏(亭长);亭佐(亭长的副手);门亭(设于城门处的亭);亭卒(秦汉亭中的差役)

    (8) 像亭子的小房子 。

    (9) 如:书亭;邮亭;亭场(卖盐的地方);亭子间

    (10) 山梨

    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1) 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动词

    (1) 养育 。

    (2) 如:亭育(养育,培育);亭毒(养育;化育)

    (3) 停止。同“停”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汉书·西域传上》

    (4) 又如:亭当(完毕,妥当);亭居(水静止的样子)

    形容词

    (1) 适中,均衡 。

    (2) 如:亭匀(均匀,妥贴)

    (3) 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 。

    (4) 如:亭立(直立;耸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长,容貌、体态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长、缓步走动的样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当当(妥当;合宜);亭亭袅袅(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和体态轻盈)

    (5) 正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和史宫赞》

    (6) 又如:亭决(公平的判断)

    英文翻译

    pavilion; e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t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in2 [东莞腔] tin2 [客英字典] tin2 [台湾四县腔] tin2 [海陆丰腔] tin2 [客语拼音字汇] tin2 [沙头角腔] tin2 [宝安腔] tin2 [陆丰腔] tin3
    ◎ 潮州话:dêng5 (t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特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dʰieŋd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