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支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又干又硬。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恰捧着个破不剌椀内,呷了些淡不淡白粥,喫了几根儿硬支杀黄虀。”
引证解释
⒈ 又干又硬。
引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恰捧着个破不剌椀内,呷了些淡不淡白粥,喫了几根儿硬支杀黄虀。”
硬支杀的网络释义
硬支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石,更声。本义:坚硬)
(2) 同本义 。与“软”相对
山原川泽,土有硬软。——《通典》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可促使细小动脉硬化。——唐时华等《高血压病》
(3) 又如:硬米糁(未煮熟的米饭);硬牌(旧制在府官到达前,必派前站带木牌先行通知地方官绅人等迎接);硬帮(坚硬);硬撑撑(坚硬结实);硬胎(硬质的衬里);硬倔倔(形容物体坚硬);硬拐拐(形容坚硬而有棱角);硬触触(形容坚硬扎手);硬戗(形容坚硬有力)
(4) 结实
十日一放,令其陆梁舒展,令马硬实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5) 又如:硬挣(硬朗;刚强);硬棒棒(结实);硬实(方言。健壮结实)
(6) 生硬
有些同志过分强调直译,硬译。——郭沫若《雄鸡集》
(7) 又如:硬搬(生搬硬套);硬译(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直译);硬拐(生硬的转弯);硬语(生硬的词句);硬声硬气(语气生硬)
(8) 倔强,执拗
石秀道:“嫂嫂,你休要硬诤;教你看个证见。——《水浒传》
(9) 又如:硬口(嘴硬);硬打挣(强辩;抵赖);硬行(强行;强制);硬劲(倔强脾气)
(10) 坚强,强硬
若父亲是个硬挣的,定然卫护儿女,与老婆反目厮闹,不许他凌辱。——《醒世恒言》
(11) 又如:硬保山(有身分有地位且能说得起话的保人);硬出头(故意出面领头干某件事。有贬义);硬绷(态度坚决、强硬;坚硬)
(12) 能力强;质量好
必须彻底解决,派硬手去。——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13) 又如:硬功夫;硬手(高手;能手)
副词
(1) 确实;真正
乡亲!硬是要得!——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
(2) 又如:硬是(确实是);硬该揍
动词
(1) 勉强
你到底是年过六旬的人,硬撑是不行的。——张英《老年突击队》
(2) 又如:硬强着(迫使;强逼着);硬坐(强加罪名);硬打挣(强挣扎);硬扎子(硬充好汉)
(3) 强
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平手。——《西游记》
(4) 又如:硬正(强有力的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ang5 ngiang5 [客英字典] ngang5 [沙头角腔] ngang5 [东莞腔] ngang3 [海陆丰腔] ngang5 ngiang6 ngiang3 [梅县腔] ngang5 [陆丰腔] ngang6 [宝安腔] nga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鞕 | 五爭 | 疑 | 耕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ngrangh/ngaenq | ŋæ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3) 枝条。后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5)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6)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7)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支川
(9)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10)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11)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12) 地支的简称
(13) 通“肢”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4) 姓
动词
(1) 支撑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 《核舟记》
(2)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3) 支持;支援;支助 。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4) 支付;领取 。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5) 支开,支派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6)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7) 处理;应付 。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8) 分,分散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9)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10) 〈方〉∶支吾搪塞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11)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12) 抗拒 。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量词
(1) 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
(2) 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3)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4)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如:25支光的灯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je1 [沙头角腔] zi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台湾四县腔] zih1 gi1 [客英字典] zhi1 [宝安腔] zi1 [东莞腔] zi1 [海陆丰腔] zhi1 gi1 [陆丰腔] zhi1
◎ 潮州话:zin1 (chiⁿ) gi1 (k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支 | 章移 | 章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tɕĭe | cje/tj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
):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2) 同本义
殺,戮也。——《说文》
武王胜殷杀 纣。——《墨子·三辩》
杀气浸盛。——《吕氏春秋·仲秋》
为杀矢。——《考工记·冶氏》
杀其君,虔于乾溪。——《谷梁传·昭公十三年》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杀 宋君而夺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杀猪;杀鸡;杀戒(佛教指禁止杀生的戒律);杀坏(杀死);杀落(被杀;杀死);杀坯(骂人话。该杀的东西);杀鸡扯脖(杀鸡扯腿,杀鸡抹脖。形容十分情急的样子);杀人灭口(怕走漏风声而将人处死)
(4) 攻杀,激战
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魏兵方退。—— 罗贯中《三国演义》
(5) 又如:杀并(厮杀,火并)
(6) 凋落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赋菊》
(7) 又如:风势稍杀;杀敛(万物凋落敛藏)
(8) 终止;收束 。如:杀住;杀字(书法中草书的收笔);杀收(收束);杀止(截止,停止);杀笔;杀尾
(9) 抑制,压抑 。如:杀内(节制性欲)
(10) 败坏;衰败
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
(11) 又如:杀人威风
(12) 取出、挤出 。如:白菜馅要加点盐杀一杀水
(13) 棋类术语。指围死或击败对方。亦指对弈 。如:杀一盘
(14) 缚紧,勒紧 。如:杀缚(束缚;约束;训斥);杀担(束紧担子)
(15) 〈方〉∶刺激
汗水流遍了全身,杀痛了脊背,杀痛了脸颊。——王蒙《火之歌》
(16) 压低 。如:杀巧(买东西时趁机压低价格);杀价
(17) 通“弑”(
)。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里克杀 奚齐于 次。——《左传·僖公九年》
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汉书·高帝纪》
名词
猎获物
禀王爷,众将献杀。——清· 洪昇《长生殿》
形容词
(1) 死板,不可变动 。如:杀定(死规定,硬行规定);杀断(断定、定死)
(2) ∶该死的 。如:杀千万,杀才(不得好死的,该杀的);杀坏(该死的)
(3) 寒的;阴森的 。如:杀节(阴冷肃杀时节)
(4) 〈方〉∶接近…的 。如:杀黑(天刚黑的时侯)
副词
(1) 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文选·古诗十九首·其十四》
孩儿,痛杀我也。——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将他气杀也;笑杀人;杀死个(方言。死命地;拼命地)
(3) 很,甚 。用在谓语前。如:杀毛树孔(形容极度疼痛恐惧时发出的喊叫);杀狠(狠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