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è
动词
(1) 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
这条石子路真硌脚
(2) 又如:硌脚;硌牙(牙齿被硬物垫磨、损伤)
(3) 另见
luò
形容词
(1) 大石
上无草木,而多硌石。——《山海經》
(2) 坚硬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老子》
动词
(1) 用同“摞”。重叠堆起
他却搬张桌子,又硌张椅子,坐在上面。——《儿女英雄传》
(2) 另见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落 | 盧各 | 來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lak | lɑk |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