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诈

jiǎo zhà [ jiao zha]
繁体 矯詐
注音 ㄐ一ㄠˇ ㄓㄚˋ

词语释义

1.虚伪诡诈。

词语解释

  1. 虚伪诡诈。

    《魏书·刘仁之传》:“ 仁之 外示长者,内怀矫诈。”《北史·冯元兴传》:“﹝ 曹昂 ﹞常徒步上省,以示清贫,忽遇盗,大失綾縑,时人鄙其矫诈。” 宋 苏洵 《苏氏族谱亭记》:“其矫诈脩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李赓芸之死》:“不意终身之名败於末路,亦可以戒仕途之矫诈者矣。”

引证解释

⒈ 虚伪诡诈。

《魏书·刘仁之传》:“仁之外示长者,内怀矫诈。”
《北史·冯元兴传》:“﹝曹昂﹞常徒步上省,以示清贫,忽遇盗,大失綾縑,时人鄙其矫诈。”
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矫诈脩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
清昭槤《啸亭续录·李赓芸之死》:“不意终身之名败於末路,亦可以戒仕途之矫诈者矣。”

矫诈的网络释义

矫诈

  • 矫诈是汉语词汇,拼音jiǎo zhà,指虚伪诡诈。
  • 汉字详情

    jiǎo,jiáo [jiao]
    部首: 518
    笔画: 11
    五笔: TDT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KHKL
    四角: 82828

    详细解释

    jiáo

    (2) 另见 jiǎo

    jiǎo

    动词

    (1) (形声。从矢,乔声。本义: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正曲使直”)

    (2) 把弯曲的物体弄直

    矫,直也。——《广雅》

    坎为矫輮。——《易·说卦传》

    古枸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3) 又如:矫矢(矫直箭矢);矫揉(使物或曲或直。矫是改直,揉是变曲);矫直(矫正弯曲使之直);矫枉(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

    (4) 匡正;纠正

    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荀子·性恶》

    其刑矫诬。——《国语·周语》

    以绳墨自矫。——《庄子·天下》

    以身矫之。——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矫世(纠正世俗之失);矫世变俗(谓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矫激(矫正;偏激);矫舌(使舌头发音正确);矫奸(抑制奸邪);矫异(抑制差别);矫情镇物(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镇定,使人不测);矫世励俗(改正世风,激励世俗)

    (6) 假托;诈称

    矫王命以杀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遇之 殽,矫以 郑伯之命而犒师焉。——《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吕氏春秋·悔过》

    非其事而居之,矫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彼用无为有,故谓矫。——《墨子·非命》

    矫君命。——《战国策·齐策四》

    矫魏王令。——《史记·魏公子列传》

    矫杀晋鄙。

    (7) 又如:矫夺(假托君命而强行夺取);矫称(假托名义而加宣扬);矫命(假托命令);矫旨(假托帝王诏命);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

    (8) 高举

    矫茲媚以私处兮。——《楚辞·惜诵》。注:“举也。”

    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仰矫首以遥望兮。——《后汉书·张衡传》

    矫顾怒步。——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矫首昂视。——明· 魏学洢《核舟记》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抬举。)。又如:矫手(举手);矫翼(振翅);矫首(昂首;抬头)

    (9) 拂逆,违背

    以矫俗干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0) 又如:矫情干誉(故违常情,以求美誉);矫俗(故意违反世俗人情,以显示自己的清高不凡)

    (11) 飞

    矫,飞也。《《广雅·释估三》

    晒夏蟲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文选·孙卓·游天台山赋》

    鹤矫閬风,麟腾 玉京。——《当涂李宰君画赞》

    放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宋· 苏轼《人日猎城南》

    形容词

    (1) 勇武的样子

    矫矫虎臣。——《诗·鲁颂·泮水》

    (2) 又如:矫任(恣意任性)

    (3) 另见 jiáo

    英文翻译

    correct, rectify, straighten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giu2

    宋本广韵

    zhà [zha]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THF
    五行:
    仓颉: IVOS
    四角: 38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诈,欺也。——《说文》

    诈,伪也。——《尔雅》

    匿行曰诈。——《荀子·脩身》

    有掎挈伺诈。——《荀子·富国》

    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吕氏春秋·义赏》

    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吕氏春秋·务本》

    相如度 秦王特以诈佯为予 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禽兽之变诈。——《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诈端(讹诈的理由);诈掯(敲诈勒索);诈哄(欺骗);诈伪(欺骗);诈力(诈术与暴力);诈人(专务诈欺作伪的人)

    (4) 假装;冒充

    诈自称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

    诈云欲降。——《资治通鉴》

    (5) 又如:诈酒三分醉(喝酒不多却装做醉酒);诈使命(假使节;伪装的使节);诈允(假装允诺);诈狂(假装颠狂);诈死(假装死去);诈痴不颠(假装痴呆)

    (6) 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谁不知道李十太爷是能事的!把我一诈,就吓毛了!——《红楼梦》

    (7) 又如:他是拿话诈我

    形容词

    (1) 体面;俊俏

    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西厢记》

    (2) 矜夸;神气

    只待要弄柳拈花,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元· 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3) 不诚实;虚伪

    先诈力而后仁义。——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cheat, defraud, swindle; trick

    方言集汇

    ◎ 粤语:zaa3
    ◎ 潮州话:z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