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矫正弯曲使之直。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所遇术者,如 造父 之遇惊马,牵马推车则不能进,代御执轡持筴则马咸騖矣。是以説在椎锻平夷,榜檠矫直。”
比喻矫正邪僻,使归正直。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揉直为枉。比喻纳正直之士于邪僻。
《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王逸 注:“众邪羣聚,反欲正忠直之士,使随之也。”
引证解释
⒈ 矫正弯曲使之直。
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所遇术者,如造父之遇惊马,牵马推车则不能进,代御执轡持筴则马咸騖矣。是以説在椎锻平夷,榜檠矫直。”
⒉ 比喻矫正邪僻,使归正直。
引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能》:“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⒊ 揉直为枉。比喻纳正直之士于邪僻。
引《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王逸注:“众邪羣聚,反欲正忠直之士,使随之也。”
矫直的网络释义
矫直
矫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áo
(2) 另见
jiǎo
动词
(1) (形声。从矢,乔声。本义: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正曲使直”)
(2) 把弯曲的物体弄直
矫,直也。——《广雅》
坎为矫輮。——《易·说卦传》
古枸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3) 又如:矫矢(矫直箭矢);矫揉(使物或曲或直。矫是改直,揉是变曲);矫直(矫正弯曲使之直);矫枉(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
(4) 匡正;纠正
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荀子·性恶》
其刑矫诬。——《国语·周语》
以绳墨自矫。——《庄子·天下》
以身矫之。——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矫世(纠正世俗之失);矫世变俗(谓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矫激(矫正;偏激);矫舌(使舌头发音正确);矫奸(抑制奸邪);矫异(抑制差别);矫情镇物(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镇定,使人不测);矫世励俗(改正世风,激励世俗)
(6) 假托;诈称
矫王命以杀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遇之 殽,矫以 郑伯之命而犒师焉。——《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吕氏春秋·悔过》
非其事而居之,矫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彼用无为有,故谓矫。——《墨子·非命》
矫君命。——《战国策·齐策四》
矫魏王令。——《史记·魏公子列传》
矫杀晋鄙。
(7) 又如:矫夺(假托君命而强行夺取);矫称(假托名义而加宣扬);矫命(假托命令);矫旨(假托帝王诏命);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
(8) 高举
矫茲媚以私处兮。——《楚辞·惜诵》。注:“举也。”
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仰矫首以遥望兮。——《后汉书·张衡传》
矫顾怒步。——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矫首昂视。——明· 魏学洢《核舟记》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抬举。)。又如:矫手(举手);矫翼(振翅);矫首(昂首;抬头)
(9) 拂逆,违背
以矫俗干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0) 又如:矫情干誉(故违常情,以求美誉);矫俗(故意违反世俗人情,以显示自己的清高不凡)
(11) 飞
矫,飞也。《《广雅·释估三》
晒夏蟲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文选·孙卓·游天台山赋》
鹤矫閬风,麟腾 玉京。——《当涂李宰君画赞》
放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宋· 苏轼《人日猎城南》
形容词
(1) 勇武的样子
矫矫虎臣。——《诗·鲁颂·泮水》
(2) 又如:矫任(恣意任性)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2) 同本义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副词
(1) 径直,一直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动词
(1) 伸直;挺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名词
(1) 价值;代价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1) 即使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介词
当…时候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沙头角腔] cit8 [东莞腔] tsik8 [海陆丰腔] chit8 [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宝安腔] ci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直 | 除力 | 澄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drik/diok | ɖʰ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