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ㄇㄥˊ ㄇㄥˊ
词语释义
亦作'矒矒'。
昏昧;糊涂。
词语解释
亦作“矒矒”。昏昧;糊涂。
《吕氏春秋·介立》“吾义不食子之食也” 汉 高诱 注:“昔者 齐 饥, 黔敖 为食於路,有人戢其履,瞢瞢而来。”《礼记·檀弓下》作“贸贸”。 唐 孟郊 《寄张籍》诗:“倾败生所竞,保全归矒矒。”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而吾黄种同胞,沉沉黑狱,殆二十禩,瞢瞢黔黎,逾四百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矒矒”。昏昧;糊涂。
引《吕氏春秋·介立》“吾义不食子之食也” 汉高诱注:“昔者齐饥, 黔敖为食於路,有人戢其履,瞢瞢而来。”
《礼记·檀弓下》作“贸贸”。 唐孟郊《寄张籍》诗:“倾败生所竞,保全归矒矒。”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而吾黄种同胞,沉沉黑狱,殆二十禩,瞢瞢黔黎,逾四百兆。”
瞢瞢的国语词典
晦暗的样子。
瞢瞢的网络释义
瞢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本义:目不明)
(2) 同本义
甘枣之山有草焉,名曰萚,可以已瞢。(已:治好)——《山海经·中山经》
(3) 又如:瞢眊(形容老眼昏花);瞢眩(昏乱;头昏眼花)
(4) 晦暗无光貌 。如:瞢暗(谓昼夜未分,混沌不清的样子)
(5) 懵懂;迷糊不清 。如:瞢昧(糊涂;无知);瞢然(懵懂;糊里糊涂的样子);瞢滞(糊涂固执)
(6) 通“梦”
英文翻译
eyesight obscured; to feel asham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6 [客英字典] mung5 [台湾四县腔] mung5 [宝安腔] mung3 [梅县腔] mung5 m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6 [客英字典] mung5 [台湾四县腔] mung5 [宝安腔] mung3 [梅县腔] mung5 m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瞢 | 莫中 | 明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miung | mĭu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本义:目不明)
(2) 同本义
甘枣之山有草焉,名曰萚,可以已瞢。(已:治好)——《山海经·中山经》
(3) 又如:瞢眊(形容老眼昏花);瞢眩(昏乱;头昏眼花)
(4) 晦暗无光貌 。如:瞢暗(谓昼夜未分,混沌不清的样子)
(5) 懵懂;迷糊不清 。如:瞢昧(糊涂;无知);瞢然(懵懂;糊里糊涂的样子);瞢滞(糊涂固执)
(6) 通“梦”
英文翻译
eyesight obscured; to feel asham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6 [客英字典] mung5 [台湾四县腔] mung5 [宝安腔] mung3 [梅县腔] mung5 m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ng6 [客英字典] mung5 [台湾四县腔] mung5 [宝安腔] mung3 [梅县腔] mung5 m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瞢 | 莫中 | 明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miung | mĭ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