眊眊稍稍

mào mào shāo shāo [ mao mao shao shao]
注音 ㄇㄠˋ ㄇㄠˋ ㄕㄠ ㄕㄠ

词语释义

1.方言。谓眼神因惊恐而游移不定。

词语解释

  1. 方言。谓眼神因惊恐而游移不定。

    《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 狄希陈 从袖中取出那两套衣服,两隻眼睛看了看 素姐 眊眊稍稍的説道:‘我寻了许多去处,方才寻得这两套洒綫衣裳。’”

引证解释

⒈ 方言。谓眼神因惊恐而游移不定。

《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狄希陈从袖中取出那两套衣服,两隻眼睛看了看素姐眊眊稍稍的説道:‘我寻了许多去处,方才寻得这两套洒綫衣裳。’”

眊眊稍稍的国语词典

目光闪烁,有意回避的样子。

眊眊稍稍的网络释义

眊眊稍稍

  • 眊眊稍稍,读音为mào mào shāo shā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眼神因惊恐而游移不定。
  • 汉字详情

    mào [mao]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HTFN
    仓颉: BUHQU
    四角: 620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毛声。本义:眼睛失神,看不清楚)

    (2) 同本义

    眊,目少精也。——《说文》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孟子·离娄上》。注:“眊者,蒙蒙目不明之貌。”

    愦眊不知所为。——《汉书·息夫躬传》

    厥咎眊。——《汉书·五行志》

    (3) 又如:眊目(眊眼。昏花的眼睛);眊眩(眼睛迷乱失神);眊昏(眼力昏花)

    (4) 昏聩;惑乱

    眊荒。——《书·吕刑》

    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汉书·武帝纪》

    (5) 又如:眊悖(昏聩惑乱);眊弱(昏聩懦弱);眊然(昏聩糊涂貌);眊乱(昏聩惑乱);眊荒(昏聩;糊涂)

    (6) 通“耄”。原指年满八十的老人,后泛指年老 。如:眊悼(老年与幼年)

    英文翻译

    dim-sighted; dull, bewild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mau1 mo6 mo1 [客英字典] mau3 mau5 [台湾四县腔] mau5 mau3 mo5 mo1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報去聲開口一等mauh/mawmɑu
    mào [mao]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HTFN
    仓颉: BUHQU
    四角: 620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毛声。本义:眼睛失神,看不清楚)

    (2) 同本义

    眊,目少精也。——《说文》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孟子·离娄上》。注:“眊者,蒙蒙目不明之貌。”

    愦眊不知所为。——《汉书·息夫躬传》

    厥咎眊。——《汉书·五行志》

    (3) 又如:眊目(眊眼。昏花的眼睛);眊眩(眼睛迷乱失神);眊昏(眼力昏花)

    (4) 昏聩;惑乱

    眊荒。——《书·吕刑》

    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汉书·武帝纪》

    (5) 又如:眊悖(昏聩惑乱);眊弱(昏聩懦弱);眊然(昏聩糊涂貌);眊乱(昏聩惑乱);眊荒(昏聩;糊涂)

    (6) 通“耄”。原指年满八十的老人,后泛指年老 。如:眊悼(老年与幼年)

    英文翻译

    dim-sighted; dull, bewild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mau1 mo6 mo1 [客英字典] mau3 mau5 [台湾四县腔] mau5 mau3 mo5 mo1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報去聲開口一等mauh/mawmɑu
    shāo,shào [shao]
    部首: 505
    笔画: 12
    五笔: TIE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FB
    四角: 29927

    详细解释

    shāo

    名词

    (1) (形声。从禾,肖声。本义:禾末)

    (2) 同本义

    稍,出物有渐也。——《说文》。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谷芒者别。

    (3) 又如:稍秣(给牛马吃的草料)

    (4) 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如:稍芟(指树枝芦荻等塞河之物);稍房(亦作“梢间”、“梢房”。距主房较远的房间);稍瓜(菜瓜)

    (5) 俸禄,官吏的薪水

    均其稍食。——《周礼·内宰》。注:“吏禄禀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又如:稍食(月俸,按月而给的廪食);稍饩(月俸,廪食);稍房(堆放稻粮的屋子)

    (7) 赌本 。如:翻稍(翻本);稍物(做赌本的财物,金钱);稍长胆壮(赌本足,胆子大);稍挽稍(拿自己的赌资来博取别人的银钱)

    (8) 用同“艄”。称船家 。如:稍婆(船家妇女;撑船的女子);稍工(艄公);稍子(艄公;船夫);稍公(撑船的人,掌舵的人)

    副词

    (1) 逐渐

    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稍,渐也。——《汉书·郊祀志》集注

    渐渐,犹稍稍也。——《一切经音义》

    吏稍侵辱之。——《汉书·周勃传》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其后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稍杀(渐衰;稍差)

    (3) 略微;稍微

    稍,稍小也。——《广雅》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稍姑(稍微,姑且);稍胜一筹;稍息(略微休养生息;略微停止;小憩;歇息一会儿);产品的质量稍差了些,要注意保证质量;这大衣稍长了一点

    (5)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但”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

    (6) 随即,不一会 。如:稍稍(随即,已而)

    (7) 表示程度深,相当于“颇”、“甚”

    姐姐稍亲文墨,君瑞博通今古。——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动词

    用同“捎”。顺带寄、带。如:稍带(携带);稍驮(装载在牲口背上);稍袋(装粮食的口袋)

    形容词

    (1) 小

    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周礼·天官·膳夫》

    (2) 另见 shào

    sh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little, slightly; r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aau2
    ◎ 客家话:[陆丰腔] siau3 [客英字典] sau1 sau5 [沙头角腔] sau1 [东莞腔] siau1 [海陆丰腔] sau1 [梅县腔] s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宝安腔] sau1 [客语拼音字汇] sau3 se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敎去聲開口二等ʃausrauh/shaw
    shāo,shào [shao]
    部首: 505
    笔画: 12
    五笔: TIE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FB
    四角: 29927

    详细解释

    shāo

    名词

    (1) (形声。从禾,肖声。本义:禾末)

    (2) 同本义

    稍,出物有渐也。——《说文》。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谷芒者别。

    (3) 又如:稍秣(给牛马吃的草料)

    (4) 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如:稍芟(指树枝芦荻等塞河之物);稍房(亦作“梢间”、“梢房”。距主房较远的房间);稍瓜(菜瓜)

    (5) 俸禄,官吏的薪水

    均其稍食。——《周礼·内宰》。注:“吏禄禀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又如:稍食(月俸,按月而给的廪食);稍饩(月俸,廪食);稍房(堆放稻粮的屋子)

    (7) 赌本 。如:翻稍(翻本);稍物(做赌本的财物,金钱);稍长胆壮(赌本足,胆子大);稍挽稍(拿自己的赌资来博取别人的银钱)

    (8) 用同“艄”。称船家 。如:稍婆(船家妇女;撑船的女子);稍工(艄公);稍子(艄公;船夫);稍公(撑船的人,掌舵的人)

    副词

    (1) 逐渐

    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稍,渐也。——《汉书·郊祀志》集注

    渐渐,犹稍稍也。——《一切经音义》

    吏稍侵辱之。——《汉书·周勃传》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其后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稍杀(渐衰;稍差)

    (3) 略微;稍微

    稍,稍小也。——《广雅》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稍姑(稍微,姑且);稍胜一筹;稍息(略微休养生息;略微停止;小憩;歇息一会儿);产品的质量稍差了些,要注意保证质量;这大衣稍长了一点

    (5)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但”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

    (6) 随即,不一会 。如:稍稍(随即,已而)

    (7) 表示程度深,相当于“颇”、“甚”

    姐姐稍亲文墨,君瑞博通今古。——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动词

    用同“捎”。顺带寄、带。如:稍带(携带);稍驮(装载在牲口背上);稍袋(装粮食的口袋)

    形容词

    (1) 小

    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周礼·天官·膳夫》

    (2) 另见 shào

    sh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little, slightly; r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aau2
    ◎ 客家话:[陆丰腔] siau3 [客英字典] sau1 sau5 [沙头角腔] sau1 [东莞腔] siau1 [海陆丰腔] sau1 [梅县腔] s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宝安腔] sau1 [客语拼音字汇] sau3 se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敎去聲開口二等ʃausrauh/sh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