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端

méi duān [ mei duan]
注音 ㄇㄟˊ ㄉㄨㄢ

词语释义

眉端 méiduān

(1) 眉头;眉尖

愁上眉端
tip of the brow

(2) 指书页的上端

top of a page

词语解释

  1. 眉头;眉尖。

    冰心 《斯人独憔悴》:“凭窗立着一个少年……眉目很清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似乎有重大的忧虑压在眉端。”

  2. 指书页的上方。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浅草》季刊改为篇叶较少的《沉钟》周刊了,但锐气并不稍衰,第一期的眉端就引着 吉辛 的坚决的句子。”

引证解释

⒈ 眉头;眉尖。

冰心《斯人独憔悴》:“凭窗立着一个少年……眉目很清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似乎有重大的忧虑压在眉端。”

⒉ 指书页的上方。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浅草》季刊改为篇叶较少的《沉钟》周刊了,但锐气并不稍衰,第一期的眉端就引着吉辛的坚决的句子。”

眉端的网络释义

眉端

  • 眉端是汉语词语,指书页的上端。出自《且介亭杂文二集·小说二集序》。
  • 眉端造句

    柳如眉端坐客厅,看着林凡在厨房内忙碌,粉脸微有些潮红。
    林逸飞一笑,看到一个女生已经走到了大牛的对面,五官清秀,只是眉端微微斜上,带来了几分泼辣,望着自己点头示意。
    云凝青丝玉脂冠,笑生百媚入眉端。春深芍药和烟拆,秋晓芙蓉破露看。海飘雪 
    阳春三月,把满天飞舞的思绪,凝成思念;把满园关不住的春色,写上眉端;把五彩斑斓的美艳,收于祝愿,带去来自我心底深切的问候——送给永远快乐的你!早安。
    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耶律敌鲁眉端一挑“依小娃娃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原来她既非驼背,更不是跛脚,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只是年纪幼小,身材尚未长成,虽然容貌绝丽,却掩不住容颜中的稚气。
    左登峰皱眉端详着手中的碗,这只碗是只木碗,比海碗还要大一些,色呈暗红,碗身凸雕着一只展翅凤凰,入手十分的沉重。
    她伸出手抚我的短发,而当她婚纱的袖口碰触到我的眉端时,我忽如触电样尖叫了一声,防范似地后退。
    将军府中一处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密室里,鲁克兰正愁眉端坐在正位上。
    燕飞云缓缓走出客栈,任由清风扫过眉端。
    坐在季节的眉端,守着一帘春色,让文字慰籍苍白的灵魂,让指尖的风吹暖微寒的心绪,让相遇的美好在心底悄然开花。
    他看着她呆愣的模样,轻轻笑了笑,眉端飞起,宠溺流泻,“你闭上眼睛吧!”。
    静镜大师端坐不动,眉端的祥和之气正与凛冽的杀气相抗衡。

    汉字详情

    méi [mei]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N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HBU
    四角: 7726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形容词

    (1) 形容隆起 。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量词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英文翻译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方言集汇

    ◎ 粤语:mei4
    ◎ 客家话:[陆丰腔] mi3 [客英字典]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梅县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东莞腔] mi2 [宝安腔] mi2
    ◎ 潮州话:bh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悲脂B開平聲開口三等脂Bmimii/my
    duān [duan]
    部首: 507
    笔画: 14
    五笔: UM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UMB
    四角: 02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立,耑( duān)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名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详审 。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副词

    (1) 确实;果真 。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英文翻译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n1 [客英字典] don1 [沙头角腔] don1 [梅县腔] don1 [台湾四县腔] don1 [客语拼音字汇] don1 [陆丰腔] don1 [东莞腔] don1 [宝安腔] d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官平聲合口一等tuɑnt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