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

méi shān [ mei shan]
注音 ㄇㄟˊ ㄕㄢ

词语释义

1.《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代称。苏为四川眉山人,故称。

词语解释

  1. 《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 卓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唐 韩偓 《生查子》词:“绣被拥轻寒,眉山正愁絶。” 宋 陈师道 《菩萨蛮》词:“髻釵初上朝云捲,眼波翻动眉山远。”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2. 宋 代大文学家 苏轼 的代称。

    苏 为 四川 眉山 人,故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夫书聚而弗读,犹亡聚也。故録 眉山 《藏书记》。” 清 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少年应举,笔放墨饱,一洗熟烂,人惊其頡頏 眉山 ,不知汪洋跌荡,得之 庄周 者为多。”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次韵一道, 唐 代极盛时,殊未及之…… 宋 则 眉山 最擅其能,至有七古长篇押至数十韵者,特以示才气过人可耳。”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 ( 卓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唐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轻寒,眉山正愁絶。”
宋陈师道《菩萨蛮》词:“髻釵初上朝云捲,眼波翻动眉山远。”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⒉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代称。 苏为四川眉山人,故称。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夫书聚而弗读,犹亡聚也。故録眉山《藏书记》。”
清钱谦益《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少年应举,笔放墨饱,一洗熟烂,人惊其頡頏眉山,不知汪洋跌荡,得之庄周者为多。”
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次韵一道, 唐代极盛时,殊未及之…… 宋则眉山最擅其能,至有七古长篇押至数十韵者,特以示才气过人可耳。”

眉山的国语词典

古人常以青色画眉,眉色看起来与远山的颜色相似,故称为「眉山」。

眉山的网络释义

眉山 (四川省地级市)

  • 眉山,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眉山东邻内江、自贡、资阳,南连乐山,西接雅安,北接成都。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眉山地区,设立眉山市,管理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 眉山古称眉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州、郡治所。两宋期间,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
  • 眉山也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和“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境内拥有三苏祠、世界第一大双佛“齐山双佛”、柳江古镇、黑龙滩、瓦屋山、峨眉半山七里坪等著名景点。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7%,城区绿化率达37%。眉山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项目示范城市和中国城市交通数字化建设试点城市。眉山是国家、省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2013年,眉山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眉山市荣获亚太地区(二三线城市)首选旅游目的地称号。
  • 眉山是著名的中国泡菜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是著名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唐宋八大家,眉山占据了三个。
  • 眉山曾被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一城一味》挑选为中国七大美食之城之一。
  • 眉山 (汉语词语)

  • 眉山释义: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苏轼的代称。
  • 眉山的翻译

    英语: Meishan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Sichuan
    德语: Meishan (Ort in Sichuan)​ (Eig, Geo)​

    眉山造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到太白碑林、李白纪念馆,一曲《峨眉山月歌》引起张学忠感慨“李白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是中国文化的。
    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
    如果说山居修行者是以一壶清茶涤荡心尘,那么有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称的峨眉山生态圈,则是融天地灵气对自然万物温润以待。
    如今的社会不再是那个可以隐居终南山或者某处名川大山就是清高的逍遥避世,为啥?终南山也好,峨眉山也罢,你要真隐居在那里,还不天天跟数万的游客打交道?那还叫隐居吗,还有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的风范可言吗?
    据此馆负责人李胜全介绍,峨眉髭蟾标本也将在新馆出现,髭蟾产于四川峨眉山,自然界极为罕见。
    峨眉山雄跨于四川中部,北瞰邛崃,南邻小相、大凉众山,东有岷江,西有大渡河,雄浑高峻,绵亘百里,尽得巴山蜀水之灵气。
    不过,听说峨眉山的人脸都白了,说那里是至阴风水眼,一个搞不好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网曝邹勇有“多重国籍”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峨眉山否认王林学艺。
    据该馆负责人李胜全昨日介绍,峨眉髭蟾标本也将在新馆出现,髭蟾产于四川峨眉山,自然界极为罕见。
    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眉山“仁寿”之名得于此。
    峨眉山山区广大,侯三领他来的这地方,虽然十分隐秘,但距离仙峰寺并不算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人发现了。
    国务院已批准眉山市彭山县撤县设区。
    我知道主人不会让她离开画眉山庄的庇护,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尤其是通向山丘的路离呼啸山庄很近。
    、巴盟、包头,检出致癌物含量超标的四川眉山产蒙牛奶从未在青岛销售过。
    清末,峨眉山仙峰寺太空法师及徒弟神灯长老,与九老洞清虚道人合作,创编了一种有别于各派的拳术,因太空法师禅师修在子午二时,故称“子午门”。
    他体内的精神烙印,是峨眉山老秃驴留下的,每一次只要离开蜀都市区一定范围,那老和尚就会自动冒出来,给他说什么与佛有缘的东西。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叶某是南安眉山乡三凌村人,和老婆林某一起从事“六合彩”诈骗。
    峨眉山玉女峰右首仙峰寺东五十米处的一处温泉旁,青竹掩映,翠树林立,泉水潺潺自高处婉婉而下,两间小屋隐约其间,十分雅致。
    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躯。

    汉字详情

    méi [mei]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N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HBU
    四角: 7726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形容词

    (1) 形容隆起 。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量词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英文翻译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方言集汇

    ◎ 粤语:mei4
    ◎ 客家话:[陆丰腔] mi3 [客英字典]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梅县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东莞腔] mi2 [宝安腔] mi2
    ◎ 潮州话:bh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悲脂B開平聲開口三等脂Bmimii/my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