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

máng mù [ mang mu]
注音 ㄇㄤˊ ㄇㄨ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盲目 máng mù

1.  双眼失明。

blind;

2.  比喻无见识、无目的。

盲目的选择。
盲目的采购。

词语解释

  1. 双目失明。

    王统照 《号声》:“每逢与 C君 一同由盲目的 冈田 先生家出来的时候……一定听见一阵悠扬、激切的军号声。”

  2. 比喻无见识、无目的。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隋唐演义》第五一回:“据我之见,还该趁主公未归,大家携一尊到那里去,与 秦王 、 文静 叙一叙,也见我们不是盲目之人。”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不错,大多数战士情绪确实很高,可是你不要因此而盲目地高兴。”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三章:“敌机在附近盲目地扫射了一阵飞走了。”

  3. 使目失明。

    郭沫若 《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 秦始皇帝 喜听 高渐离 之击筑而霍其目,恐即古人盲目为民之遗意也。”

引证解释

⒈ 双目失明。

王统照《号声》:“每逢与 C君一同由盲目的冈田先生家出来的时候……一定听见一阵悠扬、激切的军号声。”

⒉ 比喻无见识、无目的。

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
《隋唐演义》第五一回:“据我之见,还该趁主公未归,大家携一尊到那里去,与秦王、文静叙一叙,也见我们不是盲目之人。”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不错,大多数战士情绪确实很高,可是你不要因此而盲目地高兴。”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三章:“敌机在附近盲目地扫射了一阵飞走了。”

⒊ 使目失明。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秦始皇帝喜听高渐离之击筑而霍其目,恐即古人盲目为民之遗意也。”

盲目的国语词典

比喻认识不清,没有一定的见解和目标。

如:「他这种做法简直太盲目。」

盲目的网络释义

盲目 (汉语词语)

  • 盲目是汉语词语,是指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
  • 盲目的翻译

    英语: blind, blindly, ignorant, lacking understanding
    德语: blindlings, planlos, ziellos, wahllos, systemlos, unmethodisch (Adj)​
    法语: aveuglément, aveugle

    盲目造句

    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要盲目蛮干。
    倘若只有毅力,盲目地蛮干,不讲究方式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
    年轻人不要盲目地追赶潮流。
    大敌当前,你一个人盲目行动,岂不等于飞蛾投火。
    青少年不要盲目崇拜某些“明星”。
    企业发展也要精打细算,盲目投资,弄不好就会落个鸡飞蛋打,钱赚不到,还得赔上老本。
    对这次事件,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行事。
    据说爱情令人盲目,而友谊却能让人醍醐灌顶。
    没有目标的、盲目的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他向来是一个盲目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毫不犹豫。
    青少年要崇尚科学知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星”。
    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困境,不能盲目乐观。
    现在的人们盲目的崇拜和模仿自己的偶像,真是东施效颦,可笑之极。
    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
    由于盲目引进,一哄而上,有的家用电器现在已供过于求。
    有许多年轻人盲目地投资股票,结果损失惨重。
    搞经济工作,绝不能头脑发热,盲目冒进,而应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盲目地抄袭别人的经验、方法,没有创新意识,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我们既要反对崇洋媚外,也要反对闭关锁国,盲目排外。

    汉字详情

    máng [mang]
    部首: 512
    笔画: 8
    五笔: YNHF
    五行:
    仓颉: YVBU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亡声。本义:眼睛失明)

    (2) 同本义

    盲,目无牟子也。——《说文》

    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韩非子·解老》

    目不见青黄曰盲。——《论衡·别通》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

    丁椽,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

    (3) 又如:盲冥(眼睛失明);盲废(因丧失视力而致残);盲聋(眼瞎耳聋);盲聩(眼瞎耳聋);盲妹,盲女(旧时多指以卖唱为生的失明女子);盲翁(丧失视力的老人)

    (4) 昏暗

    列星殒坠,旦暮晦盲。——《荀子·赋》

    (5) 又如:盲盲(茫茫无所见);盲倀(晦暗不明的样子);盲云(乌云)

    (6) 形容糊涂,不明事理 。如:盲瞽(看不见,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盲明(昏庸与贤明);盲陋(谓见闻不广,学识浅陋);盲聋(比喻愚昧无知);盲书(盲目刻写;胡乱刻写);盲婚(男女双方互不了解,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种包办婚姻)

    (7) 迅疾

    盲风至。——《礼记·月令》

    (8) 又如:盲风(疾风);盲雨(急雨;暴雨);盲风怪雨(谓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

    动词

    (1) 使失明

    周人初以敌囚为民时,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2) 喻不能辨识事物或事理 。如:当今盲于心者皆是

    (3) 通“望”。看望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天官·内饔》

    名词

    (1) 文盲,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 。如:扫盲

    (2) 指盲人

    观读之音,晓然若盲之开目。——《论衡·自纪》

    (3) 又如:盲公镜(盲人所戴的一种眼镜);盲臣(古代乐官的自称。因常以盲人充任,故称);盲圣(指双目失明的唐代圣僧鉴真和尚);盲瞽(盲人)

    英文翻译

    blind; unperceptive, shortsighted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ng2 [台湾四县腔] mang2 miang1 mo1 [梅县腔] mang2 miang1 [海陆丰腔] mang2 miang1 mo1 [东莞腔] mang2 [陆丰腔] mang3 [宝安腔] mang2 [沙头角腔] m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mrang/meangmɐŋ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