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考
词语释义
监考
(1) 看管考生,使其不舞弊
(2) 监考的人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监督考试。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二:“我和 伯安 两人就在会客厅里面的茶几上做起试卷来。他坐在左边的一排,我坐在右边的一排,也没有甚么人来监考。” 小如 《朱佩弦先生二三事》:“在联大时,每逢 朱先生 监考,不论是入学考试还是期末大考,都是非常严格,决不容许作弊。”
監考的国语词典
监视考试。如:「她监考十分严格,绝不允许作弊。」也作「监试」。
監考的网络释义
监考
監考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皿目卩会意。象人跪在盆边往水里看自己的影子。是“鉴”的本字)
(2) 古镜。也作“鉴”
搢玉忽,带金监。——《管子·轻重己》
明监,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汉· 贾谊《新书·胎教》
(3) 古代官署名称(其主管亦称“监”或“少监”) 。如:牧马监;钦天监;国子监
(4) 古代官名。多指主管监察的官员
置左右大监。——《史记·五帝本纪》
(5) 又如:监官(国子监、将作监、钦天监等官署的官员);监候(封建时代天文官署的官员)
(6) 太监
因景监求见 孝公。——《史记·秦本纪》
(7) 又如:监子(宦官)
(8) 泛指主管某一项事务的官员 。如:监事(朝廷官署的低级官员)
(9) 古代国子监的省称 。如:监元(国子监学业考试的第一名);监书(国子监刊印的书本);监学(指国子监);监临(清制。乡会试时,除派主考官外,另派一名大员监察试事,称为监临)
(10) “监生”的简称
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m5 gam1 [客英字典] gam5 gam1 [沙头角腔] gam1 gam5 [梅县腔] gam1 gam5 [台湾四县腔] gam5 gam1 [客语拼音字汇] gam1 gam4 [陆丰腔] gam5 gan1 [东莞腔] gam1 gam5 [宝安腔] gam5 | gam1
◎ 潮州话:哥庵1 哥庵3 ,gam1(kam) gam3(kàm) [澄海]gang1(kang) gang3(kà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監 | 谷銜 | 見 | 銜 | 平聲 | 咸 | 開口二等 | 咸 | 銜 | kam | kram/keam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老省,丂(
)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2)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名词
(1) 去世的父亲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有子考无咎。——《易·蛊》
奔走事厥考厥长。——《书·酒诰》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2)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动词
(1) 假借为“攷”。敲,击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3) 假借为“拷”。拷打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4)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 查核,考试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7) 审察,察考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8)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9) 完成;建成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10)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u3 [陆丰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ko3 [客英字典] kau3 [海陆丰腔] kau3 ko3 [梅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考 | 苦浩 | 溪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kʰɑu | khaux/q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