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卖

dào mài [ dao mai]
繁体 盜賣
注音 ㄉㄠˋ ㄇㄞ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盗卖 dàomài

(1) 盗窃财物并出卖

steal and sell;ill-gotten property

词语解释

  1. 亦作“盗卖”。盗窃出卖;私自出卖。

    《元史·食货志五》:“或船户运至好盐,无钱致贿,则故生事留难,以致停泊河岸,侵欺盗卖。” 清 唐鉴 《谕发膏火田总管值年首士执照》:“本府已将盗卖之契追缴,分别惩创退耕。”《文明小史》第三回:“现在 柳知府 胆敢私自卖与外国人,絶灭我们的产业,便是盗卖皇上家的地方。” 鲁迅 《花边文学·大小骗》:“这些名人在卖着他们的‘名’,不知道可是领着‘干薪’的?倘使领的,自然是同意的自卖,否则,可以说是被‘盗卖’,‘欺世盗名’者有之,盗卖名以欺世者又有之,世事也真是五花八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盗卖”。盗窃出卖;私自出卖。

《元史·食货志五》:“或船户运至好盐,无钱致贿,则故生事留难,以致停泊河岸,侵欺盗卖。”
清唐鉴《谕发膏火田总管值年首士执照》:“本府已将盗卖之契追缴,分别惩创退耕。”
《文明小史》第三回:“现在柳知府胆敢私自卖与外国人,絶灭我们的产业,便是盗卖皇上家的地方。”
鲁迅《花边文学·大小骗》:“这些名人在卖着他们的‘名’,不知道可是领着‘干薪’的?倘使领的,自然是同意的自卖,否则,可以说是被‘盗卖’,‘欺世盗名’者有之,盗卖名以欺世者又有之,世事也真是五花八门。”

盗卖的国语词典

盗窃他人或公众物品,并加以销售。

如:「公家机关的物品,有时会被品行较差的员工盗卖。」

盗卖的网络释义

盗卖

  • 盗卖是汉语词汇,拼音dào maì,解释为盗卖,盗窃并私卖公家的东西。
  • 盗卖造句

    东窗事发,这一伙盗卖文物的匪徒全部落网了。
    这事一传出去,民众都公然来攻击里息玛苛;那时有许多金器已被盗卖给各方。
    于是,猖獗一时的盗卖废钢活动便转入了低潮。
    这时刘东升因勾结公社有关干部盗卖镇粮所的粮食而被判刑劳教,许多“歪心人”。
    明代中后期,就针对农村土地买卖纠纷甚至土地盗卖犯罪严重的情形,在采取传统的税契确权的同时,在产权凭证“契尾”上面又刊布有关法律要求。
    在巴西当地,动物通常会先被送到政府设的医疗机构,在这里,大部分动物所面临的状况,就跟在盗卖者手中一样糟糕。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深入调查一批埃及文物的历史后,断定它来自少年法老王图坦卡门的陵墓,被非法盗卖给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决定将它们归还给埃及政府。
    英雄抵达,将这些被虐待的可爱动物从邪恶的盗卖者手中带走,从此动物们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
    私卖的“花木兰”盗版碟比正版要便宜得多并且除了它是盗卖外,其他可能没有什么差别。
    卡弗刚出生几个月,他和他的兄弟姐妹、母亲就被一群盗卖奴隶者抢走,卖给阿肯色州的奴隶主。
    印度和南韩这两个国家的考大入学试卷被盗卖给学生的事时有发生。
    世俗社会的侵夺和僧侣集团内部的盗卖,使寺院经济陷入更深的危机。
    林振义此前因涉盗卖灵骨塔而已被收押禁见,原本他并未想请辞理事长,不过经此一事已确定下台。
    胡宗南部独立旅团长周士冕,克扣军饷,盗卖军用物资,搞得官兵满腹怨气,人言啧啧。
    他因盗卖自行车而被判刑。

    汉字详情

    dào [dao]
    部首: 510
    笔画: 11
    五笔: UQWL
    五行:
    仓颉: IOBT
    四角: 3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 同本义

    盜,私利物也。

    窃货曰盗。——《荀子·脩身》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

    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

    (4) 抢掠劫持

    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

    (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6)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7) 侵犯 。如:盗边(侵犯边境)

    (8) 私通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

    (9) 逃避 。如:盗税(逃避纳税)

    名词

    (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

    (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

    (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

    (4) 对反叛者的贬称 。如:盗乱(盗匪之乱)

    副词

    偷偷地,暗中地

    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英文翻译

    rob, steal; thief, band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客家话:[陆丰腔] to6 [梅县腔] tau5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mài [mai]
    部首: 223
    笔画: 8
    五笔: FNUD
    五行:
    仓颉: JNYK
    四角: 40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2) 同本义

    卖,出物货也。——《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贾谊《论积贮疏》

    有卖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3) 又如:卖炭得钱;出卖(拿东西换钱);卖动(卖出去);卖缺(出卖官位);卖冰(天热时,贩卖冰水。引申指有利的时机或作事应掌握时机);卖婆(牙婆,以贩卖货物为生的妇女);卖婚(嫁娶时,多索财物作为聘金或嫁妆,有如买卖,故称卖婚);卖爵(买卖官爵);卖货(出售货物);卖春(卖娼;卖淫。指妇女出卖肉体);卖契(出售田产、货物等时立下的契约);卖妻鬻子(形容生活穷困,不能维持,而卖妻儿);卖文(写文章赚取酬劳)

    (4) 背地里害人以利己;背叛

    谄贵卖友。——《后汉书·李固传》

    (5) 又如:卖放(接受贿赂而私自放走);卖阵(受敌方收买而于阵前佯败;接受贿赂而向人提供情况);卖交(背叛朋友。出卖朋友间的交情);卖邻(出卖邻邦);卖友求荣(出卖朋友以谋求名利、地位)

    (6) 炫耀

    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看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红楼梦》

    (7) 又如:卖口(夸口);卖才(卖弄才华;显才);卖舌(卖弄口舌。即以巧语炫世);卖膏药(比喻说大话、吹牛皮);卖富(夸富;摆阔气);卖风流(卖风情,指女子浓妆艳抹,卖弄姿色以诱人)

    (8) 尽量使出来 。如:卖查梨(以花言巧语讨好或欺骗人);卖力气;卖力

    (9) 给予 。如:卖倒(卖定的,不可赎回);卖人情(故意给人好处,使人感激自己)

    (10) 〈方〉∶耍,扮 。如:卖解(江湖艺人玩耍的一种杂技,多由女子跑马献艺);卖嘴(耍嘴皮子);卖油嘴(犹言耍贫嘴);卖武(靠表演武术谋生);卖呆(装傻;发愣)

    量词

    旧时酒馆中称一整份菜为一卖

    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烩。——《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sell; betray; show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maai6
    ◎ 潮州话:bhoi7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