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军

jiān jūn [ jian jun]
繁体 監軍
注音 ㄐ一ㄢ ㄐㄨㄣ

词语释义

1.监督军队。 2.监督军务的官吏。

词语解释

  1. 监督军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明史·陈新甲传》:“ 若麒 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 新甲 力庇,復令出关监军。” 郭沫若 《海涛集·涂家埠》:“照官制,党代表和总指挥是平行的,而且有监军的任务。”

  2. 监督军队的官员。

    《后汉书·袁绍传》:“ 绍 遂以 岱 为监军。” 唐 房千里 《杨娼传》:“监军即命娼冒婢以见帅。”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四折:“你为儿子行兇做爹的撇了战场,请你箇行号令的监军自想。”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监军专将柄,司礼为阿衡。”

引证解释

⒈ 监督军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
《明史·陈新甲传》:“若麒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 新甲力庇,復令出关监军。”
郭沫若《海涛集·涂家埠》:“照官制,党代表和总指挥是平行的,而且有监军的任务。”

⒉ 监督军队的官员。

《后汉书·袁绍传》:“绍遂以岱为监军。”
唐房千里《杨娼传》:“监军即命娼冒婢以见帅。”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四折:“你为儿子行兇做爹的撇了战场,请你箇行号令的监军自想。”
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监军专将柄,司礼为阿衡。”

监军的国语词典

监督军队。

监军的网络释义

监军

  • 释义】 (1).监督军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明史·陈新甲传》:“ 若麒 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 新甲 力庇,复令出关监军。” 郭沫若 《海涛集·涂家埠》:“照官制,党代表和总指挥是平行的,而且有监军的任务。”
  • (2).官名。监督军队的官员。
  • 监军造句

    臣保举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为三军副元帅,臣保举顺天府城刘志选为随征监军。
    你又怎知,当日那鬼骑监军,不是同样这般蠢若木鸡,没斩那叶老伯?
    伯颜命令夏贵亲自率兵护送最近从云南调来的粮草赶赴广州,并将静江宜州一带的元军指挥权交给达鲁花赤骨虏革。
    近在鸡泽的总监军高起潜先是拒不派兵来援,紧接着又调走了首鼠两端的大同总兵王朴,保定府见状落井下石既不给粮也不接纳。
    监军沮授上前说道,主公,这几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无有积蓄粮草,赋役十分沉重。
    红眼,一阶妖兽,一种沾染了魔气的变异乌鸦,有血眼,可充作斥候、监军,性情冰冷而嗜血,喜食精血,尤以刚死之人的心头热血为甚,且可食灵。
    贼遂诡辞乞降,监军太监杨进朝信之,为入奏。
    但严奉监军,厚遗敕使,四境勿出兵,城中暗为备而已。
    监军,易征其督首贪生怕死,离经叛道,欺君犯上,残害手足,应当军法处置。
    孙传庭知不可免,在预备队打光后,与监军副使乔迁高双双持枪跃马,高呼冲入无边无沿的农民军之中,陷阵而死。
    各路明军悉受监军太监郭敬所制,漫无约束无纪律,全军覆没,宋瑛,朱冕俱战死,石亨奔还大同,仅以身免。
    且说磨盘山上小校场之内人山人海,全山各寨均派有人马来观看铁戟天王马荣和金刀王李虎争夺全山总监军职位的比武。
    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罐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
    我与监军当分兵驻扎,互为犄角之势。
    左良玉军逃至半路又遇李自成伏军,左良玉军大乱,弃马骡万匹,监军佥事任栋死于阵,左良玉则逃至襄阳。
    东汉裁并八校为五营,置北军中候一人监军,屯戍和出战任务加重。
    我说小庞监军,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后经省参议会出面和解,马联甲自知理屈,逃回当时监军驻节的蚌埠。
    监军道任栋在后方督战陷阵身死,高名衡见陈、刘二镇同时溃败,敌兵已薄城下,只得率同文武死守待援。
    卡桑拉要塞遥遥可望,这时候四周已经有零零星星来回跑步训练的士兵了,从穿着上看,有远征军,有监军。

    汉字详情

    jiān,jiàn [jian]
    部首: 510
    笔画: 10
    五笔: JTYL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IBT
    四角: 28102

    详细解释

    jiā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往下看(臣,竖目),右边是个器皿。金文又在器皿上加一小横,表示器中有水。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本义:监督,察看督促)

    (2) 同本义

    監,临下也。——《说文》

    立其监。——《周礼·太宰》。注:“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

    何用不监。——《诗·小雅·节南山》

    监,察也。——《方言十二》

    使监谤者。——《国语·周语》。注:“察也。”

    以监其上下之所好。”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 荥阳。——《史记·陈涉世家》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国语·周语上》

    夷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刚毅监斩。——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监临(自上而下地监督视察);监修(监督编修);监觑(查看);监解(明察,分辨)

    (4) 掌管;主管 。如:监院(监管寺院的僧人);监主(监临主守的官员;主管监狱的官员);监事(指企业或事业组织中担任监察工作的领导成员);监帅(监督军务的主将)

    (5) 古代指太子或元老重臣代掌朝政 。如:监国 (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近臣代行职务)

    (6) 监禁;关押 。如:监候(监禁起来候审;或判死罪后缓刑,关起来等候秋审复核);监追(监禁起来严令限期完成);监系(亦作“监计”。关押,囚禁)

    (7) 统领,率领

    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书·洛诰》

    (8) 又如:监御(统领);监统(监督统理)

    名词

    (1) 牢狱

    监五室。——清· 方苞《狱中杂记》

    监外板屋。

    (2) 又如:监铺(临时拘留所);监仓(监狱);监规(监狱的规章制度);监比(坐监追征)

    (3) 监督、指导或劝告的人

    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礼记·月令》。注:“山林川泽之官。”

    (4) 又如:学监(清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

    (5) 指诸候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周礼·太宰》

    (6) 另见 jiàn

    jiàn

    动词

    (1) 通“鉴”

    (2) 借鉴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书·召诰》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荀子·解蔽》

    (3) 照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书·酒诰》

    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昔有仍氏,生女发黑而甚美,光可监人。——《列女传·晋羊叔姬》

    (4) 另见 jiān

    英文翻译

    supervise, control,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m1 gaam3
    ◎ 潮州话:哥庵1 哥庵3 ,gam1(kam) gam3(kàm) [澄海]gang1(kang) gang3(kàng)

    宋本广韵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