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化

zào huà [ zao hua]
注音 ㄗㄠˋ ㄏㄨㄚˋ

词语释义

皂化 zàohuà

(1) 使(如脂肪或脂肪酸)转化为肥皂

saponify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脂肪和碱发生作用而变成肥皂和甘油。也指酯和碱作用而变成酸(或盐)和醇。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然而,道德和宗教却从未皂化溶合过。
2、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3、化学除油:在碱性溶液中借助皂化作用和乳化作用清除制件表面油污的过程。
4、它具有耐皂化性,在全镀锌的车身板上可长期保持其附着力。
5、在皂化反应过程中,碱或者是氢氧化钠和油脂发生反应。
6、系统地考察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在皂化过程中,分散介质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
7、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超声辅助皂化提取黑曲霉中辅酶Q10的最佳工艺条件。
8、肥皂是在皂化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9、碱加入细胞悬浮液中后和细胞壁进行了多种反应,包括使磷脂皂化。
10、介绍一种在水介质中由硬脂酸与新生成的氢氧化镁进行皂化反应合成硬脂酸镁的湿法新工艺。
11、文中探讨了实验中淀粉糊化、接枝共聚、皂化步骤对此实验的影响。
12、结果表明:单一和混合胶束对正脂肪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有较强的禁阻作用。
13、结果可顺利测得虫白蜡酸值、皂化值。
14、采用皂化法、薄层色谱法以及红外光谱法对大米上是否涂抹液体石蜡的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15、脂肪油是种子及果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定酸值和皂化值来控制其质量。
16、分析了环己酮生产环己烷皂化废碱液焚烧排放烟气时有臭味及蒸发器列管严重结垢的原因和机理。
17、利用油脂的皂化作用,改变样品基本性状,使其适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测定。
18、本文对高含盐量环氧丙烷皂化废水生化处理适用的流程及最佳运行条件进行了研究。
19、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是物理化学动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实验。
20、皂化渣粉煤灰可以用做桥头等高填土路段的回填材料。
21、不同时期油脂的特性是在形成初期酸值高,而在成熟时酸值降低,比重、皂化值也有所降低。
22、描述了用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皂化废液的新工艺研究结果。
23、表明采用环己酮作为萃取剂来处理皂化废碱液是有效的。
24、聚乙烯醇(PVA)是由醋酸乙烯经皂化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水溶性的高聚物,主要用于生产维纶纤维。
25、采用测定工艺润滑油中酸值、羟值、皂化值的方法来测定润滑油中添加剂的含量。
26、尽管远不如以前使用广泛,植物油基涂料不应该与阴极保护系统一起使用,因为这种涂料容易产生皂化。
27、整个生产过程分为氯醇化、皂化和精制三个阶段,而精制工序是环氧丙烷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28、采用醇碱皂化法,经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无水乙醇结晶、重结晶得到辅酶Q10。
29、该产品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耐候性、耐皂化性和耐久性。
30、石化厂以氯醇法生产环氧乙烷过程中排出的皂化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含盐量高,并呈强碱性。

皂化的国语词典

油脂与碱在高压下与水蒸气发生作用,而生成甘油及脂肪酸混合体的方法。

皂化的网络释义

皂化

  • 皂化原来指动、植物油脂与碱作用而成肥皂(高碳数脂肪酸盐)和甘油的反应,现在一般指酯与碱作用而成对应的酸(或盐)和醇的反应。是水解的一种,如醋酸乙酯加氢氧化钠生成醋酸钠和乙醇。
  • 皂化的翻译

    德语: Verseifung (S, Chem)​
    法语: Saponification

    皂化造句

    本论文以巴东红三叶为研究对象,对巴东红三叶草籽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的组成和不皂化物成分进行了研究。
    皂化过程包含中和反应,属于纯化学过程。
    用有机溶剂从番茄原料中提取番茄红素油树脂,采用皂化法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来纯化番茄红素油树脂得到番茄红素晶体。
    结果可顺利测得虫白蜡酸值、皂化值。
    介绍高阻隔性皂化的的性能和在包装领域中的应用。
    显然,这种植物巨大的根须含有某种温和的皂化剂,使其在清洗头发时既不会留下渣滓,也不会损伤发质。
    无机碱盐水溶液的饱和点通常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将造成皂化剂中盐的析出,形成坚固的水垢。
    设备方案该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为氯醇化反应器、皂化塔、精馏塔、脱水塔等。
    碱和油脂能发生皂化反应,该原理利用最广的就是制造肥皂,于印珊却将这一原理利用到了家用抽油烟机上。
    饲料级辣椒红粉末是由红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红树脂经过皂化处理,再添加载体混合而成的一种纯天然饲料添加剂。
    目前所采用的皂化剂包括有机和无机两种。
    表明采用环己酮作为萃取剂来处理皂化废碱液是有效的。
    报道用电导滴定法测定油脂皂化价的新方法。
    系统地考察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在皂化过程中,分散介质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
    目的建立测定虫白蜡酸值、皂化值的方法。
    皂化剂中所含成分,若不采用适当的抑制剂,将会侵蚀金属表面,造成焊点钝化。
    如取代的苯甲酸乙酯的皂化反应。
    皂化橄榄油、棕榈油、椰子油、茶籽油、乳木果油、纯净水;甜橙、留兰香、茴香、纵木精油,甘油、天然玫瑰花瓣、维生素。
    由羊蹄甲树叶提取叶绿素并经皂化、铜代及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铜钠,研究探讨了优惠提取工艺条件和反应条件。
    在由离子膜分隔的电解槽中电解溴化钠溶液,所产生的含溴阳极液和碱性阴极液,分别是由全氟丙烯合成全氟环氧丙烷的环氧化剂和皂化剂。

    汉字详情

    zào [zao]
    部首: 501
    笔画: 7
    五笔: RA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AP
    四角: 26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皂斗的略称(指栎实、柞实等),其壳斗煮汁,可以染黑,本作“皁”,后作“皂”

    一日山林,其植物宜皂物。——《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又如:皂物(柞栗之类。可做黑色染料)

    (3) 一种洗涤用品,肥皂的略称 。如:香皂;药皂

    (4) 旧时衙门内的差役

    官府坐在三堂上,叫值日的皂头把万中书提了进来。——《儒林外史》

    (5) 又如: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形容捉拿人时凶猛而迅速);皂快壮健(捕快壮卒);皂快(捕快;缉捕差役);皂头(旧时衙门差役的头目);皂舆(皂人与舆人。古代贱役的两种小吏);皂衣(借指下吏);皂役(旧时官衙中的差役);皂班(泛指差役);皂人(古代养马的下吏)

    (6) 喂马或喂牛的饲槽

    牛骥同一皂。——文天祥《正气歌》

    (7) 又如:皂枥(即马厩);皂牢(饲养牛马的圈栏);皂栈(马厩。皂,食槽;栈,马脚下防湿的木板)

    (8) 皂荚的省称

    皂树高大,叶如槐叶。——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9) 又如:皂角(即皂荚);皂汤(浸泡皂荚的水)

    形容词

    (1) 黑色。后作“皂”

    黑人黑马皂罗袍。——《封神演义》

    (2) 又如:青红皂白;皂褶儿(穿在外面的黑色上衣);皂帕(黑色的头巾);皂巾(黑色的头巾);皂靴(黑色的短靴);皂盖(古代车上的黑色车盖);皂鞋(一种黑色的便鞋)

    英文翻译

    soap; black; menial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z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6 co6 [客英字典]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co5 [梅县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co4
    ◎ 潮州话:z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早上聲開口一等zaux/dzavdzʰɑu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